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围术期的并发症分析

2019-01-03 09:09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骨折

李 刚

(昌图县中心医院 , 辽宁 昌图 112599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多见的一种骨折情况,该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并且由于骨折原因会使得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加之老年患者多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临床并发症[1]。因此在临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中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本次研究就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6.45±3.78)岁,患者均合并有不同情况的内科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部分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的疾病。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的围术期治疗和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伤前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的疾病严重度分级法来进行相关的分级,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Ⅰ级--表示患者处于正常情况,即健康;Ⅱ级--患者存在轻度的全身性疾病;Ⅲ级--患者患有严重,但是不会致残的全身性疾病;Ⅳ级--患者具有严重致残且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的全身性疾病;Ⅴ级--濒死。Ⅰ级和Ⅱ级患者视为伤前情况相对健康,Ⅲ级和Ⅳ级视为健康情况较差,Ⅴ级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2)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伤肢皮肤牵引制动工作,为手术做准备,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活动行为指导,包括排痰、床上排便以及四肢肌肉收缩等;然后进行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控制工作;根据其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疗法,就诊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糖尿病则要给予相应的降糖药物,保证患者的血糖维持在6.5-10.0mmol/L之间,而高血压则给予降压药物,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150-140/90-80mmHg以下,存在慢支以及肺部感染的患者则要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控制其感染情况。(3)手术方法:患者根据情况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90例患者中35例患者进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3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内固定,25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①闭合复位DHS内固定:使患者于骨科牵引床上保持仰卧位,将患者患侧臀部垫高,使用C型X线对患者的患处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在X线下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外展牵引加复位工作;待复位良好后,在患者股骨颈前方的中轴线位置放置骨圆针作为体表定位针,通过X线查看定位是否准确;确认定位后,将导针刺入患者患处相应位置,然后沿导针置入运力螺钉,最后再使用钢板进行固定。②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患者术前进行3-5天的常规牵引工作,然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然后将患者安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同样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仰卧位,保证患者的髋中立位或者外展呈10°-15°;之后对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即可在患者的大粗隆顶端开口分肌,在患者大粗隆上确定位置后,将其1/3处作为入钉点,然后依次置入导钉、主钉以及胫骨螺钉。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然后进行手术,经患者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工”字形开口将患者的关节囊切开,之后将2枚克氏钉植入患者的股骨颈基底部位,钉要垂直于患者的股骨颈,使患者的髋关节内旋后将患者的股骨颈露出,使用电锯将患者的股骨颈锯断、取出,之后进行相应的置换工作。(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进行相关生命指标的监测,定时对患者进行血糖、血压等情况的检查;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脂肪栓塞等疾病的发生几率;给予患者制酸药物,降低患者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概率,保证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工作的不间断进行。保证患者的患肢呈外展中立位,术后第1天安排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部位的主动收缩护理以及用气压治疗,鼓励患者尽早恢复饮食,叮嘱患者日常饮食以高蛋白质和高钙食物为主,保证患者的排便处于通畅情况,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术后第2天和第3天将患者的卧位调整为半卧位,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吸痰以及雾化治疗,降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堵塞等情况,避免肺部感染等疾病;术后2周则可以开始安排患者进行床上屈髋屈膝锻炼;术后第3周则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安排患者下床进行锻炼;护理过程中,可以向患者进行相关成功病例的介绍,使得患者对治疗具有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语言以及行为上的鼓励,可以通过握紧患者的双手等给予患者安慰,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相关视屏或者手册,方便患者随时进行查看;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方案。(5)出院指导:患者结束住院治疗后,责任护士要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住院情况进行整理,陪同患者家属办理出院的相关手续,向患者进行出院后相关事项的叮嘱和讲解,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药物的使用方式、时间等,要求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的相关康复训练方案,叮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保证其恢复;叮嘱患者按时回院进行复查,以便了解其恢复情况;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针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对患者的康复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

3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4 结果: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共计90例,伤前身体情况相对健康患者75例,身体情况较差患者15例。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伤口均于1期愈合,患者恢复情况均较为良好,随诊2个月-2年显示患者无内固定物或者假体松脱、断裂等情况发生。90例患者住院2周中,出现心衰4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出现肺部感染7例,出现脂肪栓塞1例,共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得到有效治疗,并发症基本治愈。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老年骨折现象,目前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其身体情况将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2]。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临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多半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合并至少1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占该病患者的75%左右,合并2种以以上内科疾病患者占该病患者的38%左右,而在临床中导致该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以及肺栓塞和脑梗死,因此临床中要针对患者的相关疾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和治疗。患者开始进行手术前要进行血糖、血压等控制工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在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后同样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例如心肌梗死发作超过2个月,目前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要给予冠状动脉药物进行保护性治疗、存在高血压的患者要给予降压药物、存在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的患者则需要定时进行口腔清洁和雾化治疗等、糖尿病患者则要进行血糖控制。另一方面患者使用的手术方法要根据其情况进行选择,尽量在保证患者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在本次研究中,参与研究的90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手术治疗,患者基本治愈,其中1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进行了处理治疗,疾病得到治愈,即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并发症发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显示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围术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骨折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