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2019-01-03 09:09高佩满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躯体分型钢板

高佩满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中医院 , 辽宁 岫岩 114300 )

跟骨骨折是胫骨最常见的骨折,发生率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 III和IV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大多数跟骨骨折常伴有一定程度的骨缺损,患者需要通过骨移植手术进行修复。跟骨具有相对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内部结构。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和常见疾病,主要是关节内骨折,因此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大多数骨科外科医生认为,Sanders分类对跟骨骨折的治疗和预后选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于Sanders II型跟骨骨折,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尚不确定[1]。 Sanders II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锁定板和解剖板通常用于手术的内部固定,但两者的治疗效果是有争议的。本研究分析了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100例,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8/22;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1.21±5.21)岁;Sanders分型Ⅱ型跟骨骨折有28例,Sanders分型III型跟骨骨折有12例,Sanders分型Ⅳ型跟骨骨折有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14天,平均(8.76±1.56)天;跟骨骨折原因:车祸引起跟骨骨折14例、高处坠落伤引起跟骨骨折22例、摔倒引起跟骨骨折6例、其他3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0/20;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1.17±5.22)岁;Sanders分型Ⅱ型跟骨骨折有29例,Sanders分型III型跟骨骨折有11例,Sanders分型Ⅳ型跟骨骨折有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14天,平均(8.72±1.65)天;跟骨骨折原因:车祸引起跟骨骨折14例、高处坠落伤引起跟骨骨折21例、摔倒引起跟骨骨折6例、其他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2 手术方法: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前常规抬高患肢,冷敷,给予消肿药物,消肿后进行手术。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扩大跟骨外侧L切口,外踝上2cm向下直至足外侧底部赤白线向前平行,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骨膜切开,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剥离腓骨长短肌腱,用3枚克氏针分别进入骰骨、距骨和外踝,将软组织牵开,促使跟骨外侧、跟距和骰关节显露,将跟骨外侧壁骨块撬起,后用骨膜剥离子将塌陷关节面撑起,将内翻畸形矫正,促使跟骨高度和宽度恢复,用4枚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观察复位满意情况,用合适锁定钢板固定。闭合切口。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将锁定钢板换为解剖钢板。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 结果

5.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7例,皮缘坏死有4例,术后关节面再塌陷继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7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皮缘坏死有1例,术后关节面再塌陷继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1例。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显著(P<0.05)。

5.2 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5.42±14.12)ml、手术时间为(115.67±18.11)分钟,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3.11±12.32)ml、手术时间为(90.55±12.21)分钟。统计学分析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P<0.05)。

5.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比: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前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56.78±8.06)分、(56.35±6.93)分、(55.47±1.02)分,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85.82±3.95)分、(82.32±6.95)分、(84.53±1.48)分;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前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56.75±7.98)分、(56.32±1.61)分、(55.45±1.04)分,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92.16±2.04)分、(93.36±2.42)分、(92.47±3.40)分。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手术后的水平(P<0.05)。

5.4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70.02±5.71)分,手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77.11±7.21)分;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70.22±5.75)分,手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88.42±7.58)分。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后的评分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后的评分(P<0.05)。

讨 论

跟骨骨折主要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后关节面冠状位和轴位CT为4种类型的Sanders,其中II,III和IV型需要手术治疗。对于Sanders III和IV患者,当跟骨骨折损伤涉及足跟关节,导致关节面塌陷和骨缺损时,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影响行走甚至跛行。非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实现解剖复位。因此,它们适用于小排量的跟骨骨折[2]。目前,手术治疗常用于II,III和IV型骨折。在直视下调整跟骨关节面的平面度和高度,可见对于II,III和IV型的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大多数Sander III和IV跟骨骨折在复位后有明显的骨缺损。跟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通常采用“三点固定原则”,主要采用螺钉对骨板和骨骼施加压力进行固定。然而,对于Ⅲ型和IV型跟骨粉碎性骨折,骨骼很小缺陷和骨压缩会导致固定不良,导致关节面变窄,无法保持跟骨的形状。由于解剖锁定板和跟骨的形状非常相似,但锁定钢板具有角度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固定在3个维度上,并具有内支架功能,可以发挥有效支撑作用,特别是在骨质疏松和骨缺损的情况下,骨折块固定以防止分离,其支撑能力明显优于解剖钢板[3-4]。锁定接骨板的优点在于可使用螺钉将骨折块锁定于接骨板增加复位固定的可靠性,功能恢复满意度高。同时,内部支架功能可以有效地支持跟骨减少的状态,并且即使在手术期间不进行骨移植,也可以确保粉碎性骨折复位后的形状保持。另外,跟骨锁定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它可以根据跟骨的解剖学特征成形,然后附着在跟骨上,进一步加强粉碎性骨折后的跟骨形状。手术后无需外固定石膏[5]。本研究50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并发症相对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明显降低(P<0.05),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对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减少(P<0.05),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更好(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对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改善更显著(P<0.05)。

综上所述,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躯体分型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