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思考

2019-01-03 15:21符强周璇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治疗师功能障碍医学

符强 周璇

1 传统康复医学内容与特点

1.1 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医疗的学科,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病残者、伤残者或老年病患者等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传统体育运动等方法[1-2]。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又可称为中医康复学,20世纪80年代,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愈发明确,是指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等,通过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并使之重返社会[3]。

1.2 传统康复医学特点

1.2.1 整体康复 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康复应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同时保持形神统一[4]。达到以上三点方可达到整体康复的效果。人与自然相统一即要求康复对象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以保证顺应自然的康复治疗原则。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则是为了在患者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形神统一则强调在中医康复的过程中,注重养形治形为先,因为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表现。神依附于形而生,形盛则神旺,形弱则神衰,因此养形即养神,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统一,方可相得益彰。

1.2.2 辨证康复 辨证康复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特点在中医康复学中的具体体现。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依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此外,在康复过程中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即“病同证异,康复亦异”“病异证同,康复亦同”,二者中更强调辨证的重要性[5]。

1.2.3 综合康复 中医讲究治未病,在中医康复中也有“防治结合”的预防观,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预防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依据中医理论的指导,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如气功导引、药膳、针灸等,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注重功能恢复的同时,形神兼顾、标本同治。

2 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内容与特点

2.1 现代康复医学内容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6]。其对象与范围可以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者,如躯体、器官、精神、心理等。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使得老年人群也成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2.2 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 康复医学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现代康复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估和分析。以全面分析评估、多专业合作、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强调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康复评定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并依此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除此之外,现代康复医学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治疗师各司其职且康复评定贯穿始终[7]。

3 应用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发展传统康复医学

3.1 诊断方面 辨证与评定相结合,康复评定是贯穿整个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分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参与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等。通过康复评定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功能障碍,并对功能障碍的原因、种类、性质、部位、严重程度、预后做出客观、准确地判断,同时形成障碍诊断,为接下来制定目标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是对外在的功能障碍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而在中医康复中,辨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归纳总结的过程[8],但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详尽。如对于脊髓损伤,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的患者,单纯依靠这一证候很难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但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依据脊髓损伤平面和脊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运用ASIA感觉指数评分表和ASIA病损指数表可以判断出患者障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康复评定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再评估,不仅可以帮助诊断,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也更加明确。

3.2 治疗方面 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在治疗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现代康复中,物理因子治疗指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的方法,与中医外治中的中药外敷、熏洗等作用相似,常结合运用。如临床针对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常以石蜡疗法加中药外敷来降低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在蜡饼下垫入不同中药浸泡的纱布,石蜡的热效应与中药药效双重作用于肢体,之后再进行手法治疗,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又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谓一举两得。在小儿康复中,水浴疗法是较常见且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在涡流浴中加入适量中药,不仅可以降低肌张力,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关节压力,同时对小儿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发育均有良好帮助。

除此之外,传统体育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与现代康复中物理治疗中的运动治疗作用相似,均着眼于躯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整身心健康优势明显,每种运动方式可以独立练习且有不同功效,在预防疾病发生和改善身体功能也颇有效果[9]。如五禽戏中动静结合、调养气息,在练习的同时不仅有助全身血液循环,对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大有疗效。如现代康复中针对关节活动的训练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来训练主动运动,动作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肌力的大小以及可以使用的器械,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如在五禽戏的基础上主动练习,在代替枯燥训练的同时,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又能疏肝理气,促进患者脏腑功能的恢复。

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虽在治疗上有许多交叉点,现代康复以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为原则,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值得传统康复借鉴。

传统康复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等[10]。其中针灸、推拿均是在患者被动参与下完成。而现代康复提倡患者主动参与的原则,通过主动参与训练能够更好地刺激运动感觉的输入,从而帮助残损功能更快恢复。除此之外,现代康复医学在针对早期卧床患者的治疗中,注重对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如针对痉挛型患者,针刺多以患者舒适体位为主,相反,错误的体位进针反而会导致痉挛程度加重。借助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合理进行肢体摆放,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抑制痉挛模式的同时治疗效果更佳。

传统康复中的推拿疗法在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推拿手法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来的,在实施的力度和位置上没有明确标准[11]。如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中,通过对深浅感觉刺激可以帮助局部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这里对深浅感觉的刺激就没有明确标准,根据不同施术者的经验,患者被动接受,治疗效果不一。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按手法等级分为4级。若将推拿手法也量化分级,针对同一病症、同一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同的施术标准,相信治疗效果会更明显。

关于传统康复学的一些治疗方法,很多已被国外康复界接受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继承和发扬中医基础理论,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势在必行[12]。

猜你喜欢
治疗师功能障碍医学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失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