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性失眠的中医辩治

2019-01-03 23:59赵冠华刘洪雪曹诗琦南红梅
关键词:论治灵枢营卫

赵冠华,刘洪雪,刘 团,曹诗琦,南红梅*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超过13.26%。其中睡眠紊乱者达40%~50%。老年性失眠是指发生于老年人群中,以夜晚入睡耗时过长或睡时易醒,醒后再难入睡为特征,导致睡眠时长缩短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理需要,明显影响白天正常活动或生活质量的一种睡眠障碍疾病。

1 影响睡眠生理的因素

1.1 阴阳消长平衡对睡眠的影响

早在《内经》即有针对睡眠生理的阐述。《灵枢·口问》中提到:昼夜的自然更替对人体生理的阴阳转化有相应的影响。夜间阳气收敛潜藏,阳入于阴,则入睡;白天阳气振奋显露,阳出于阴,则清醒。说明人的睡眠与自然界昼夜更替和人体阴阳消长规律密切相关。

1.2 营卫之气对睡眠的影响

《灵枢·营卫生会》在论述健康青年人寤寐规律与营卫运行之间关系的时候说:青壮年人气血旺盛,营卫循行正常,在昼行于阳,白天精神饱满;在夜行于阴,夜晚睡眠质量佳。说明营卫二气正常运行对睡眠的重要影响。

1.3 天癸至竭对睡眠的影响

现代医家陆拯细化了天癸不同特点分属的不同作用,将天癸分为至神天癸、至气天癸、至液天癸、至精天癸四类。其中至神天癸与睡眠密切相关[1]:至神天癸,始于大脑,在脑中成熟,可直接控制调节睡眠周期。天癸生理功能正常,则睡眠周期正常,人得以安眠。

2 老年性失眠的病因病机

2.1 阴阳气不相顺接

《灵枢·邪客》说:当阴阳二气相互协调,符合阳入于阴则清醒,阳出于阴则入睡的规律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老年人年老体弱,阴阳二气相互协调能力减低,相较于年轻人更易出现阴阳失衡,若卫气行于阳不入于阴,阴阳不相顺接则出现失眠。

2.2 营卫不和

《灵枢·营卫生会》提到老年人由于年老带来的特殊的生理特点,会产生相应的睡眠障碍问题。

2.3 脏腑虚衰

老年人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在不同脏腑都有其相应的病机特点。年迈体虚,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宁,正如《景岳全书》中提出的老年人平日若思虑过度,身体疲倦,也会导致脾血亏损,心神失养而失眠。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多精亏血少,所以失眠以肾阴不足,阳不能入于阴所致居多。

2.4 天癸至神失调

天癸至神失调则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受损。老年人天癸既竭,脏腑亏虚则易出现至神失调,从而产生上述脏腑功能失调而失眠。

3 老年性失眠辩证论治

3.1 从调和阴阳、协调营卫论治

任何[2]提出以调和气血,通畅经络,平秘阴阳治疗老年性失眠的法则。周慎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病因分别选用半百镇魂汤加减,以化痰通阳,调和营卫,用治痰热阻隔,卫不入营之证;用酸枣镇魂汤加减,以育阴抑阳,调和营卫,治疗阴血亏虚,卫气不能入营阴之证。

3.2 从调理脏腑论治

周仲瑛提出,老年性失眠的治疗应强调滋养肝肾,补益心脾以“补虚”;清肝泻火,化痰祛瘀以“泻实”。谭燕泉治疗老年性失眠以育阴养血、安神开郁为法,同时注重补肾。老年人肾气亏虚,元阳虚损易致失眠,因此治疗可以温补肾阳为主。

3.3 从天癸理论论治

陆拯教授根据天癸至神理论[3],在治疗上创立了“调至神、安心神”法治疗失眠的治则,分别根据不同脏腑予以相应的治法,以泻肝逐热、补益心胆之气、滋肾养心、补气养血,从而治疗老年性失眠至神失司、心神不安的症状。

4 结 论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由来已久,临床疗效也到广泛肯定,但依旧存在相应的问题。首先,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其失眠具有复杂的病机,可能涉及阴阳消长平衡、营卫之气盛衰、脏腑虚衰、天癸至竭等方面。其次,老年性失眠的病因不仅是主观情志上的疾病,更是由年老带来的客观体质变化所致,所以若其治法与青、中年之失眠相同,则疗效多不满意。因此应尽可能的发掘针对老年性失眠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中医特色失眠诊疗体系。另一方面,还应深入研究古代医籍,创造更多方便有效的中成药,使老年性失眠的治疗更加简单、有效,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老年失眠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论治灵枢营卫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药复方从脾虚论治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采采卷耳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