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疗效观察

2019-01-03 23:59申时满梁益伟
关键词:溶栓我院脑梗死

申时满,张 涵,梁益伟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昭通 657000)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中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具有发病急、凶险、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上表现为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方法以溶栓为主,改善患者脑组织的缺氧情况,缓解功能障碍,保护患者可逆性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的前期抢救时缩短诊治、转运时间的关键所在,为探究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模式,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为(52.2f1.4)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3f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知情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MRI、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2)发病时间大于4.5 h者;(3)未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4)近期有进行大手术患者,患有肿瘤或其他严重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在被送至抢救室抢救时,连接呼吸机、心电图等监控设备,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严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称优化的急诊护理。成立院前抢救小组,由神经内科、影像科、急诊等医生和护士共同成立,负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优化抢救流程: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需5分钟内出诊,尽量在15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在救护车上询问患者或随行人员具体情况,到达后,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图监测,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缓,救护车上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电话安排医院急救室做好准备工作。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医院需开放先抢救后挂号的通道,确保急救的时效性,急诊医护人员需要在门口处进行接诊,陪同患者作相关检查,并完成患者转运交接和护理记录等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溶栓的相关知识和风险;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等相关知识,并给予患者言语上的鼓励与安慰,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和心态,让患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优化溶栓或术后护理:溶栓时和术后都需要严格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发生异常需及时向医生汇报给予解决措施;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能量摄入,低盐、高纤维饮食,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高发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时患者大脑缺氧,极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急诊护理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溶栓我院脑梗死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