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2019-01-03 02:14何苗苗丁正军张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无锡21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 何苗苗 丁正军 张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江苏 无锡 214000)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占比为38.98%;军队系统占比为3.08%;体育系统占比为1.43%;其他系统占比为56.51%。学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时,学校应主动承担大众健身的需求,应主动对外开放,利用丰富的体育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本文对江苏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能够有所建议。

1、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所谓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形式或样式,它与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各自使用的范围和所处的层次上。我们可以将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依次看成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概念,而且层次越低所指向的内容越具体???。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分成两种模式:行政型和经营型。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待遇是固定工资和福利,业务安排也是有上级传达。而经营型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经费的来源右多渠道获取,管理人员的待遇有工资加效益奖金,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以多种经营。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得知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实行有偿对外开放。行政型管理模式的体育场馆几乎没有对内开放。而且从近几年场馆的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趋向于校企合作以及集体承包模式,而仅由校内部门管理的比例逐渐下降。由此可见,采用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可以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外开放,不仅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满足大众健身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实现一定的创收,并且为学校体育场馆的维护和保养提供经费。但是也带来了众多负面问题,学生在业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成本增加,教师课内活动的时间减少,体育场馆管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使得社会福利降低等问题。

2、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分析

本文实地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常州大学、南通大学、淮海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扬州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调查发现,江苏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多样,体育职能部门经营管理模式、承包型经营管理模式、租赁型经营管理模式均占23.08%。只有一个高校实行公司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占7.69%。未开放的高校有三所,占23.08%。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呈多样化趋势(见表1)。

表1 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分析(n=13)

2.1、体育职能部门经营管理模式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体育职能部门经营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南京师范大学,该学校的体育场馆由体育学院主管,体育学院委派一名副院长分管体育培场馆,学院派一名会计对体育场馆的财务进行管理,由学校师生组成办公室,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开设服务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等。这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由学校的师生构成,其中学生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情况较多。

2.2、承包型经营管理模式

江苏高校中使用承包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扬州大学,学院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94897m2。其中体育馆4座,面积为23255m2,室外操场面积30625m2,标准田径场5片,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150多片,综合健身区6片,乒乓球房面积3561m2,游泳池2个。扬子津校区体育场馆25000m2,有篮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武术馆、跆拳道馆、体操馆、健美操馆等。场地、场馆每年需要高昂的维修经费,经学校和相关部门研究后,扬州大学实行场馆的对外承包,体育公共服务也有承包公司承担。这使得扬州大学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以补充场馆的维修经费。

2.3、租赁经营管理模式

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租赁经营方式,是指产权人授权给承租方,将体育场馆有期限地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据合同规定对场馆进行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即所有者以场馆资产入股并控股(股权高于50%),并开展相关体育工作,租赁经营者 (经营公司)投资参股49%,并与所有者签订经营协议。经营收入除日常支出和负担小型维修外,盈亏由所有者与经营者按股份分成。江苏高校中淮阴师范学院属于该模式,学校将场地、场馆以租赁的方式交由他人使用,有长期租赁,也有短期租用,其经营管理的权利仍归自己本部门所有。该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整个服务形式和组织结构较为单一。

2.4、公司物业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苏州大学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采用的是该模式,“苏大·飞扬”文体特色培训中心创办于2008年,是苏大体育文化有限公司隶属品牌培训中心。自牵手“苏州大学”以来,一直致力于普及体育、美育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苏州首家将文化体育、艺术综合打造的文体特色培训项目。该校开设的体育培训项目有篮球、跆拳道、体育游戏、游泳、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围棋和武术。有偿服务的项目较多,专业性和趣味性并存,很大程度上满足师生和校外社会人员的需求。该培训教师由苏州体育大学体育学院、苏州艺术学院教师、外聘专家、教师三部分组成。其中,高级班舞蹈教师外聘了苏州市文化馆舞蹈专家授课。师资队伍质量高,教学水平较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

3、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各种的模式的优劣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加以衡量。然而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故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得到很好地利用。本文立足于高校总体发展态势,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提出以下观点:

3.1、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的宗旨要以人为本

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应该考虑被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预测参与对象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年龄分布;对场馆开设的项目应考虑运动群众的喜好以及便于对服务对象的使用;从管理角度来说,管理者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管理理念,并根据学校、社会体育运动的总体需求,制定适合的经营管理方案,已达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学校、社会的体育运动需求。

3.2、开展有偿服务,确保场馆的良性发展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前文已经说明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于公共产品来说,任何一个消费者,其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这就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对于公益物品来说,一个人消费的增加并不会导致他人消费的减少。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场馆这个准公共产品来说,其边际生产成本是零,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增加其边际生产成本。但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会出现拥挤现象,也就是说其边际拥挤成本不是零,这样随着消费者的拥挤程度的提高,其拥挤成本会增加。通过选派专人管理、有偿服务可以将原本封闭或自由开放的场地重新整合规划,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硬件的发展和维护。同时,高校采取有偿服务后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时间对外开放,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师生,还可以包括校外社会人员,极大的提高了高校场馆的利用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利于学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通过有偿开放后,高校可以对管理人员、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场馆维护,设备维修能力。

3.3、选择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对学校的体育场馆实现专业化的管理,这不仅能减轻政府和学校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从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各种各样,这给各个学校选择管理模式带来一定困难,又鉴于它与社会体育场馆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制定和选择管理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的情况,合理的制定和选择管理模式。

(1)相对于学校规模较大且师资人员较为充足,且设有体育学院可采用体育部门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规范化、专业化、细致化;

(2)对于学校规模较大且物业管理教完善的学校可以借鉴高校“物业管理”的体育场馆开放模式,这样可以解决人员配备、制度制定、安全保障等权责归属问题;

(3)对于学校规模较小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可采用承包型管理模式或租赁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弥补开放经费不足。还能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进一步促进体育场馆设施更新及维护频率。

4、总结

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各样,各有优劣,文中涉及的几种模式仅从抽象意义上进行概括,但现实中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是复杂的、动态的、多元的,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管理模式,如综合型、过渡型等,但从以上的人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也应不同,不能照搬其他模式,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合情合理的管理模式,这样不能使学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满足大众健身的需求。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