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创新路径

2019-01-04 15:11刘存绪
关键词:公办民办高校办学

刘存绪 黄 麟

(1.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民办高校也分享到了政策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倒逼高等教育改革,要求高等教育以质量和创新求发展之路。民办高校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其传统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民办高校在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已有不少研究,有的从民办高校内部入手提出对策,如刘莉莉(2007)认为,民办高校应实现从战术选择到战略规划、从外在形象设计到组织内涵建设、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竞争、从人事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型[注]刘莉莉:《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8期,第60-63页。;董圣足(2010)提出,转型期中的民办高校需牢固确立公益、市场和人本三个观念,切实增强质量、特色、效率和危机四种意识,有效实施人才兴校、特色培育、市场拓展、管理优化和文化塑造五大战略[注]董圣足:《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0期,第33-39页。。也有的从政府等外部因素提出建议,如温锐等(2008)、刘颂(2008)分析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转型困境,认为民办高校转型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必须发挥国家和高校管理者等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作用温锐、刘世强、熊建平:《略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转型》,《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第65-68页。刘颂:《中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转型困境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2期,第61-65页。。《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学界开始关注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研究,如杨雪梅(2016)认为,民办高校应以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着力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杨雪梅:《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四个着力点》,《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17期,第3页。;阙明坤(2016)认为,应着重培育特色学科,促进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注]阙明坤:《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困境与策略——基于全国141所民办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复旦教育论坛》2016年第2期,第79-85页。。可见,有关民办高校转型的研究主要关注转型的困境及对策,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研究也开始增多,并从教育理念、制度保障、特色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但很少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这就容易导致总结的问题缺少准确性、提出的建议缺乏针对性。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有助于民办高校找准发展定位,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一、民办高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但其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的变化,民办高校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新形势。

(一)经济变革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后发展将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表现在经济增速适当放缓、大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常态[注]胡逸山:《海外各界期待中国国际角色的转变——十九大引领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之路》,《人民论坛》2017年第33期,第36-37页。,并从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方位[注]毛跃:《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的逻辑建构》,《浙江学刊》2017年第6期,第5-12页。,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民办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担负着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责任,其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转型也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及规模。我国正大力推广“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但民办高等教育现有的发展模式、教学理念与“创新驱动”有些格格不入: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持续缩减,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课程和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资源分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入倒计时,各行各业对高技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要求也更为严格,民办高校面临着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及理念变革、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经济增长新方式的高质量人才,成为民办高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政策变化的新形势

民办高等教育恢复以来,经历了“允许与限制—鼓励与规范—依法治教”等发展阶段[注]朱为鸿:《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与趋势》,《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2期,第40-45页。,每一次政策的变革都推动着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一方面,国家在政策上对民办高校给予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创新体制和育人模式。”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民办高校引入社会资金指明了方向。2016年11月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教育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清除了许多政策障碍,通过分类管理改革将民办高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明确了两类民办高校的属性及相应的权利、奖励与扶持政策,允许民办教育向融资方向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有别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与教学资源相对较弱。随着教育部、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学科建设名单,可以预见,为了促进“双一流”建设,国家财政及资源将进一步向重点公办高校倾斜。新形势下国家层面的政策,既有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与引领,又有新的发展压力,因此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

经济转型发展及国家政策调整在给民办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民办高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已由过去重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重效益和质量的精细化发展模式,这就要求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自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育人理念,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优化学科和教学资源配置、调整育人理念、提高人才质量以及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民办高校以质量求生存的突破口。

(二)校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背景下,国家财政和资源的非均衡式发展很可能造成马太效应,进一步挤压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源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在国家大力提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更优质的人才、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等,成为民办高校的核心任务。各校纷纷抢占发展机遇,争夺地方和国家教学资源,形成相互间的竞争压力。

(三)生源竞争渐趋白热化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因此足额的生源是其生存的根本。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就读国外高校,未来几年民办高校的生源还将进一步萎缩。与此同时,公办高校的新专业不断开设、招生政策进一步放宽,留给民办高校的生源会更少,生源质量也将进一步降低。而生源质量对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此,以生源为生存根本的民办高校必然会遭遇更残酷的竞争。

(四)自身问题日益凸显

虽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改变,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一是靠学费维持生存,办学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国家资源和经费投入较少,民办高校无法进行必要的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办学条件改善。二是专业设置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为了争夺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生源,许多民办高校只设置热门专业和学科且更替频繁,缺乏全面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理念,造成专业和学科设置扎堆的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不利于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三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匮乏。受资金、传统理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影响,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较难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造成其科研和创新能力较弱,直接影响自身的社会形象。四是内部管理模式落后,大多照搬公办高校或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队伍的水平与能力不强。一些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和治理机制不清晰、不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缺位或不到位,管理效率和效益低下,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转型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一)坚定转型信念,稳步推进转型策略

生命周期论认为,事物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必然要有相应的模式与之对应[注]马扬、王淮学:《创新产品生命周期论及其适用性》,《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第6期,第4页。,作为社会组织的民办高校也是如此。民办高校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想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转型,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但是,转型并不是完全抛弃过去,而是有所取舍,在去粗取精的同时要有新的思路和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并非一日之功,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适当的策略。民办高校举办者和决策层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转型策略。

(二)优化专业和学科设置,凸显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科课程无特色,一直是很多民办高校在专业和学科设置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国范围内高校校均专业数有50个,综合性大学专业数约100个,民办高校专业数则相对较少,多在20—30个[注]柯佑祥、薛子帅:《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现状的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第51-56页。。当专业数量达到30个以上时,高校才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明确的专业学科体系,因此,民办高校应重点考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优化。从转型需求和政策引导来看,民办高校要以优势和特色学科为核心,围绕核心建立科学的专业体系,优化专业设置,形成核心竞争力。国际上考量高校发展水平有两个指标,即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柯佑祥:《民办高校的属性识别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第111-118页。,这两种能力都直接表现在办学和培养能力上。但办学和培养能力并不是单纯地指专业数量和规模,而是要聚焦核心学科,合理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才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

(三)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科研实力和办学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先厘清自身的定位。当前国家倡导的内涵式发展对民办高校而言,就是要抓紧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与公办高校的错位竞争。应用型人才并不是简单的底层操作工,而是面向产品、设备或工具开发及使用全过程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要根据办学资源、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灵活变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促进与其他高校间的交流,加强与企业间的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与问题解决、项目管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资水平提升体系

师资队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目前师资水平提升的途径通常是入职培训、在职进修及参加教学讨论会、报告会等,但新形势下这样的培训力度显然是不够的。被动等待学校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应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大力推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教学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应探索现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改善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师资水平提升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探索现代大学制度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在于体制机制灵活,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高校制度的现代化。民办高校探索制度转型发展,就要追求优于或领先于公办高校的制度,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竞争力和办学能力的提升。对此,民办高校既不能直接套用公办高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设,也不能盲目照搬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模式,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在最有可能领先于公办高校的方面异军突起,走在公办高校的前面,实现发展愿景。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高校办学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神数据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