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香火续上要紧

2019-01-04 02:11
中国画画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书画界嗜铬细胞香火

我赞成学生要像老师,学生如果不像老师,就不叫学生。一次,中国教育管理部门对一所著名美术院校进行教师状态检查,发现该校教师基本毕业于本校,教师之间普遍存在师徒关系,画风也多为相似,不利于教师结构与创作的多元化,希望学校优化教师结构,但是校长不以为然,说,这不是近亲繁殖,这个叫学派传承。

世界名校大多规定,本校毕业后不能立即留校任教,必须到其它学校、研究院或者企业任职一个时期,在取得一个与本校不同的学术与社会经历后,才能申请回校任教。这样的目的是防止教师思想观念过于同一,缺乏创新精神。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书画尤其不一样,中国书画的传统是要讲“师出有门”“师出名门”,“正宗”“正派”“正脉”是中国书画传承有序的要义。作品是书画家的本,思想观念与方法技艺最终要还原为作品,学生作品像老师不仅在于形,也在于气,在于韵,在于神。

如果学生不像老师,如何自称为学生?凭什么可以称自己为某某的学生?中国的江湖讲究“名不正,言不顺”,英雄要讲出处,路遇执刀大侠,交手前,先要报上家门。没有师派传承的,非江湖正派门弟出身的,叫野狐禅。

荷花草虫 齐白石(吴昌硕学生)

荷花(局部) 潘天寿(吴昌硕学生)

牛背牧童(局部) 李可染(齐白石学生)

芭蕉月季图(局部) 李苦禅(齐白石学生)

中国书画在古代是没有什么正式的学校教育的,宋代有皇家画院,但它主要职能是创作,还不是教育机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美术院校成立至今还不到一百年,此后,中国的书画教育才是西式院校规范教育。传统中国文人的艺术教育是私人传授,基本是师徒制。

近年以来,社会各界常常讲工匠精神,而工匠本质上是手艺人,就是要讲传承的。经常听到某某人是什么派技艺的第几代传人,这个就是师承关系,也就是徒弟要像师傅,而且要一眼便知是谁的徒弟。

中国书画千年历史,不能断了香火,后辈学子首先是在老祖宗灵位前嗑头下跪,老老实实把老师那点东西学到手,添油加柴,把家传本领好好学到家。

一千两百多年前,韩愈在名篇《师说》中就感叹地写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说的虽然不是书画界,但世间师道之败落早已可见。

续香火是重要的,现在书画界的问题不是没有创新,而是没有传承,人人都想创新,都想离开老师,另立门户,自扛大旗,以不像老师为荣,殊不知,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把中国书画的传统技法、精神传下来。中国书画历来讲究传承有序,讲究笔笔有出处,处处有来历。

猫是虎的老师,所以不管老虎如何强悍,总还是像猫,像它的老师。老虎这个学生太心躁气浮,学了没几天,以为老师的本领已经到手,就要超过老师,加害老师,结果猫上了树,老虎才知道老师的厉害,这一点上,它永远不如老师。

看看周围,天天讲创新,天天讲超过老师的,大都是些技不如师,品不如师的人,因为学不到老师的精髓,总以为被名师所压,只能剑走偏锋,指望通过与众不同、与师不同地显示自己的存在。

嗜铬细胞瘤是第一种在肾上腺发现的肿瘤。1926年Roux首次成功地切除了嗜铬细胞瘤,但术前并不知道患者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手术风险比较高,直到l950年代初,其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6%。从1960年代开始,在嗜铬细胞瘤围术期采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及更长效的酚苄明等药,并注意到血容量的及时补充,手术的死亡率才明显下降。近年来CT、MRI、131I-MIB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诊断例数较前增多,亦有单侧病变的报道[6]。

今人读荀子《劝学》,最喜欢讲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总是梦想超过老师,却很少提及同文中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之句,其实荀子早就预见到后辈学生的骄狂。

有这样一种说法:师生关系上,差的学生常常喜欢画得像老师,最好是一模一样,认为这样才能让人认出自己是谁的学生,可以借师名而扬己名。而强的学生,常常有意拉开与老师的距离,在题材、造型、笔墨、技法上,执意不像老师,不让人想起谁是自己的老师,这样的学生才有出息。

我认为,中国书画的要义在于传统、在于传承,而不是什么创新,甚至不需要创新,能把传统承袭下来,就三生有幸,谢天谢地了。现在的困境在于一蟹不如一蟹。在这一方面,我赞成走老路,不走歪路。

山水(局部) 黄宾虹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老观念,传承就是要像,不像就不叫传承,首先是传承,或者叫继承,才能谈得上创新。先要走入,方能走出。连老师的皮毛都没有学到,形与神都学不像,谈何创新?只有学不像老师的人,才天天说要创新,因为学不会老东西,只能讲创新。真正的学生,通常都会说,一辈子连老师的皮毛都没有学到,这不能理解为谦辞。

中国书画的经典之作都是古代的,现当代基本没有可以与古代相匹敌的作品,当下中国书画界牛人无数,但没有见谁斗胆说自己已经超过古典大家,除非神经不正常。中国书画是在古典社会、生活、文化、审美、器物环境中存在的,它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古典性,失去了古典状态,谈不上中国传统书画。

假如大多数学生画得像老师,这是好事,说明师生传承有序,文脉相通,香火接续。问题是,当下的学生作品,几乎个个不像老师,业界以不像老师为荣,以像老师为耻。

还有一种现象,与有些学生不愿意像老师相反,有些学生拼命要像老师,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层面的像也达不到,就逢人便称自己为某某人的弟子!韩愈《师说》中一针见血地说,在唐代学生对老师就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现在中国书画界盛行大师班,只学几天见几次面,学生就纷纷以大师传人自居,大有“黄埔几期”的派头,如果老师是业界大官,更是受人追捧,就像国军将领无论哪派,都喜欢称蒋介石为“校长”,称自己为“学生”一样。

中国书画的危机在于传统断层,即,没有了古典的神灵,香火基本要断了,现在要找一张具有古典气息、气质,古法创作、制作的作品难上加难。这就是学生纷纷不像老师,都想另辟门户的恶果。所以先不要指望学生不像老师、超过老师,这是指望不上的,还是先把香火续上要紧。

假如学生个个不愿意画得像老师,想来,只能指望人工智能书画家了,它们的作品至少在近期一定会最像老师。如果中国书画的衣钵传承要靠机器人,不知道是不是文化的悲哀,或者仅仅只是书画家的悲哀?

猜你喜欢
书画界嗜铬细胞香火
一封短而美的信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
清明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战疫”必胜
单、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
财神香火旺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烧香发财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