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鸡菌研究进展

2019-01-05 03:36徐继伟周玖璇
中国食用菌 2019年1期
关键词:碳氮比菌丝体氮源

徐继伟,华 蓉,何 俊,周玖璇*

(1.昆明春晨低碳社区发展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2;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

食用菌产业是中国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产量与产值已位居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5位[1],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2],更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新方向。截至2015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有882种,占全国978种的90%以上,世界2 000种的43%以上[3],享有“野生食用菌王国的美誉”。在庞大的食用菌王国中,有一种当之无愧的“菌中之冠”,即白蚁的共生菌--鸡菌(Termitomycesspp).。

2.1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2.2 资源分布

3.2 白蚁菌圃的理化性质

5.1 鸡菌的培养条件

5.2 鸡菌菌丝体深层发酵

相比传统固体或半固体培养,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发酵周期短,产率高,投入少,生物转化率大,更易于控制培养条件,是食用菌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途径。鸡菌菌丝体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前景。赵呈裕[144]研究发现在鸡菌的液体发酵过程中,接种量非常关键,1%~1.5%的接种量在土豆、玉米粉等廉价农副产品的培养基中亦可大规模培养鸡菌菌丝体,使利用低附加值的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鸡菌成为可能,从而获得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根据周文[145-147]的研究,培养鸡菌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出膏,这一点也和陈楚鋆等的实验结果一致。赵昱[104]在此基础上按正交试验设计,推断以此二者为碳氮源时,最优条件为碳源浓度2%,碳氮比10:1,培养时间25 h,但由于此培养条件并不在赵昱设计的正交试验表的9种处理内,因此仍需进一步验证。胡尚勤[148]以PDA液体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鸡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认为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氨基酸为氮源的条件下,鸡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氮比为 (12~14)∶1,其中最适氨基酸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鸡菌对Ca2+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K+和Mn2+,这几种元素恰好是菌圃中所富含的矿质元素;VB1、VB2、VB3、VB5、VC和VM的需求量在3.5 mg·L-1时,鸡菌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对VB6和VB12的需求量在2.0 mg·L-1~2.5 mg·L-1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李筱菊[149]也对鸡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佳培养基为淀粉10 g、蔗糖2 g、蛋白胨2 g、KH2PO40.3 g、MgSO4·7H2O 0.15 g,最佳碳氮比为(30~40)∶1,最适培养温度 26℃,pH6.4,振荡频率140 r·min-1~145 r·min-1。继代培养周期 8 d,液体培养的鸡菌菌丝体氨基酸总量可达273 mg·g-1。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液体培养基成分的研究,但所使用的配方差异不大,例如,胡忠策等[150]运用大米水解糖作为替代碳源配置培养基生产菌丝体。此外由于不同培养基的成分不同,筛选出的最适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温度和转速等培养条件的控制上存在差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51-153]。陈宛如等[154-155]认为鸡菌液体发酵中气体成分需要较低的CO2浓度才能保障菌丝体生长良好,但适量提高CO2浓度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鸡菌菌丝体更适宜于摇床培养,而向培养基中加入有机酸乌头酸、延胡索酸和柠檬酸均有明显促进鸡菌菌丝体生长的作用,加入蚁酸还可促进小白球的形成。胡忠策等[156]发现鸡菌菌丝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铬可以生产富铬菌丝,在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发现以100 r·min-1、接种量为8%的100 mL培养基中摇瓶培养84 h后,富铬菌丝最大生物量达到了每升24.23 g菌丝干重(dried mycelial weight,DMW),其中每克菌丝干重含铬量为272μg。目前对于鸡菌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已经有了多种较成熟的发酵方法,在现今子实体无法人工栽培的背景下,通过菌丝体培养获得鸡的食(药)用成分不失为一条可参考的替代途径。

5.3 鸡菌子实体人工栽培

6 结论与展望

猜你喜欢
碳氮比菌丝体氮源
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不同动物粪便炭化特性比较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不同碳氮比对垃圾填埋单元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影响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培养料含水量对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
通过探讨氮源在青霉素发酵的过程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