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新品种宁单41 号

2019-01-05 16:24党根友罗湘宁张文博王兆川高艳红
中国种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先玉穗位晚熟

党根友 李 新 罗湘宁 张文博 王兆川 高艳红

(1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永宁 750105;2 宁夏科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永宁 750105)

宁单41 号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和宁夏科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高产、优质、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对提高宁夏玉米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于2018 年4 月通过宁夏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宁审玉20180004,正在进行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宁单41 号在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地试种,出苗整齐,苗强、苗壮,拔节后长势强,植株高大,穗位低,穗子长、大,产量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宁单41 号适宜≥10℃有效积温2800℃以上地区春播单种,可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引黄灌区、甘肃等省区种植[2-3]。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亲本来源母本宁120 2006 年开展一环选系,经过海南加代,2011 年选系稳定。生育期136d,幼叶绿色,叶鞘红色,株型紧凑,株高238cm,穗位高105cm,总叶片数19 片,花丝绿色,雄花护颖、花药红色;雄穗分枝数3~5 个;果穗筒型,穗长16.1cm、穗粗4.8cm,穗轴红色,穗行数16.6 行,行粒数29 粒左右,秃尖小;籽粒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29.2g。

父本宁121 2006 年开始组建选系材料(4CV×DH1-4),然后用4CV 回交1 代,经连续多代自交,海南加代,2011 年选系稳定。出苗至成熟135d,幼苗叶鞘红色,幼苗叶色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25cm,穗位高110cm,叶片数21 片;雄穗分枝数5~8 个,分枝较长,雄穗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5.9cm、穗粗5.0cm,穗轴红色,穗行数16.4 行,行粒数33 粒左右;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0.9g。

1.2 选育过程2012 年由母本宁120 和父本宁121 进行杂交组合配制;2013 年参加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玉米选种圃试验,2014 年参加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玉米品种比较试验,2015 年参加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中晚熟预备区域试验,2016-2017 年参加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中晚熟生产试验;2018 年通过宁夏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产量表现

2013-2016 年该品种在宁夏灌区多年多点产量及性状表现稳定,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先玉335。2016 年参加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10 点均增产,增产点次率100%,每hm2平均产量16366.5kg,较试验平均值增产8.3%,极显著;2017年续试,10 点均增产,增产点次率100%,平均产量15526.5kg,较对照先玉335 增产7.2%,极显著;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946.5kg,较对照先玉335 平均增产7.8%。2017 年参加生产试验,10 点增产,增产点次率100%,每hm2平均产量14823.0kg,较对照先玉335 增产7.7%。2018 年在宁夏吴忠、永宁、平罗、中卫、红寺堡共示范80hm2,5 点均增产,增产点次率100%,每hm2平均产量14569.0kg,较对照先玉335增产8.1%,其中吴忠、永宁的产量高于其他各点。

3 品种特征特性

幼苗第1 片叶呈椭圆形,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11cm,穗位高123cm,雄穗分枝数4~7 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9cm、穗粗5.1cm,秃尖0.9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9 粒,单穗粒重234g,百粒重36.5g,出籽率87.7%,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2017 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容重748g/L,粗蛋白8.91%,粗脂肪3.58%,粗淀粉75.39%,赖氨酸0.27%。

生育期134d,与对照先玉335 相当,属中晚熟杂交品种。2017 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高感矮花叶病。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出苗快、苗势强,结实性好,抗病强、抗倒伏,丰产稳产,适应性强。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上年秋季前茬收获后清除杂草,深耕翻晒,灌好冬水,及时耙耱保墒。该品种适宜春播单种,播期为4 月10-25 日,可机械或人工播种,播深5~7cm,注意保墒,确保种子紧贴湿土。单种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每hm2适宜密度75000~82500 株。

4.2 苗期管理,合理水肥3~5 叶期间苗,5~6 叶期定苗,间苗、定苗注意及时去除病苗、弱苗及畸形苗。苗期严防淹水。重施农家肥,合理配施N、P、K 肥及微肥,播前每hm2施基肥磷酸二铵225kg、尿素300kg,5 月下旬追施尿素450~600kg。全生育期灌水3~4 次,玉米灌浆期切忌田间积水。

4.3 病虫草害防治种子包衣处理与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消灭病虫源。及时去除杂草及病株,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苗前封闭除草,用乙草胺等药剂进行喷雾封闭。该品种对除草剂较为敏感,种植时慎用除草剂。在间苗、定苗期结合施肥早中耕,促苗壮,并防治地下害虫。出苗4~8 叶期,间隔5~7d,在傍晚喷施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金针虫、黏虫等苗期地下及地上部害虫;中后期尤其花粒期及时防治蚜虫、玉米螟、红蜘蛛、茎腐病等病虫害。

4.4 适时收获收获时间不宜过早,适时晚收,最好在9 月20 日之后,收获时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收获后及时整地,及早喷施莠去津或硝磺草酮除田间杂草。

猜你喜欢
先玉穗位晚熟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化控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性及产量影响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辽宁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性状与先玉335产量的分析
黄南州同仁地区玉米不同品种试验比较分析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