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对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价值

2019-01-05 03:33王东坡
关键词:疝环出血量切口

王东坡

(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晋州 05226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2±3.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1±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情况,性别信息以及病程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去下腹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联合腱,并切开提睾肌以及精索内筋膜,分开疝囊周围组织,高位结扎疝囊,并进行完整封闭疝囊重建,最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将人工不偏覆盖于患者横筋膜前进行缝合,并进行补片圆角固定。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四项,其一为手术时间,其二为诊疗时间,其三为患者出血量,其四为术后是否产生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相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等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分别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平片无张力疝修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表示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0例。对照组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人,尿潴留的患者有2人,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2/33)和18.18%(18/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8/33),就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原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且具有较快的恢复速度,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疝环出血量切口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疝环缝合联合单点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 价值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