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9-01-05 03:33晏琦霞
关键词:监护室动脉血通气

晏琦霞,孙 庆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400)

各种心脏疾病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都会成为心力衰竭,其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通常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上一般使用药物来治疗患者该疾病,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监护室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3.15±2.41)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3.12±2.3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西地兰、速尿等进行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调整通气模式,患者氧合改善后,更改模式为SIMV+PSV。调整通气参数,压力支持水平10~18 cmH2O,吸氧浓度30%~60%,呼气末正压4~5 cm H2O,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2~20次/min。如出现不安烦躁状况,可使用咪唑安定及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患者恢复神智、血液动力学稳定、自主呼吸平稳后,撤机观察2 h~1 d,如无缺氧等不良症状,患者呼吸平稳,可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心率改善明显,生命体征平稳,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具有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呼吸频率、心率、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有一定好转,为有效;患者呼吸频率、心率、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没有任何变化,为无效;治疗后,患者死亡,为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n(%)]

3 讨 论

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病情均比较严重,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患者心力衰竭,主要为减轻患者心脏负荷,纠正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因此使用硝酸甘油、西地兰、速尿等进行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治疗。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心室排血不足或者受阻的情况,其心脏舒张压升高,增加肺部毛细血管压力,增加血管管壁通透性,血液外渗,产生急性肺水肿症状,患者气体弥散障碍,呼吸血流比例失调,进一步引发患者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增加患者心脏负荷。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可纠正患者酸中毒,改善低氧血症,提升血液代谢及输氧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监护室动脉血通气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勘误声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