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文献中隔物灸的应用*

2019-01-06 07:49钱玲琳俞竹青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药饼豆豉条文

钱玲琳 俞竹青 陈 丹 詹 倩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隔物灸疗法是指将药物、药物研末混合物或其他物体置于相应穴位上,再把艾柱放其上,使皮肤与艾柱隔开进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古代隔物灸文献的分析,总结古代隔物灸隔物种类及所治疾病的特点。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以电子书籍《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先秦到清代的所有针灸推拿医学专著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综合性书籍中涉及隔物灸的条文作为具体分析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检索与筛选:以“灸”为检索词,将《中华医典》中的所有针灸推拿类专著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综合性书籍逐一书籍进行预检索。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人工阅读,摘取涉及隔物灸的条文,逐条存入数据库。对于不同书籍出现同一条文记载的情况和同一书籍中重复出现的条文,只录入1次。

2.2 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①文献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文献年代、作者、书名、条文;②隔物种类数据库:包括所隔药物、药物属性、选取穴位;③治疗病种数据库:包括古代病名、病种属性、艾灸量。

2.3 数据分析: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对隔物的种类及隔物灸治疗的病种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情况:涉及隔物灸的书籍总共有31部,书籍的年份从远及近排列:晋(1部),唐(2部),宋(4部),元(2部),明(10部),清(12部)。

3.2 隔物种类:根据选材不同,可划分为35种,其形状包括饼、片、粉等,从出现的条文频次来看,古代隔物灸比较常用的是隔药饼灸、隔盐灸和隔蒜灸。其中所隔药饼的成分,既有多种药物的,也有单一药物的。

3.3 隔物灸材质的演变:先秦时期没有隔物灸的明确记载;魏晋时期有记载的隔物灸的材料主要以盐、蒜为主,所隔物种比较单一;唐代受“重灸而轻针”的影响,隔物灸开始迅速发展,所用材料得以扩充,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开始出现了隔药饼灸,对隔物灸的治疗效果起到明显提升作用;宋金元时期,由于针法的推广,隔物灸的发展稍受影响,但仍开创了不少新的隔物灸法,尤其是宋代官府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隔葱灸、隔莨菪根灸、隔柏皮灸等多种新型灸法;明清时期,受“重针轻灸”的影响,隔物灸发展受阻,但仍有创新,如杨继洲开创了隔硫磺蒜饼灸,李学川开创了隔阳燧锭灸等。

3.4 疾病种类:隔物灸的疾病治疗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涉及内科疾病13种,外科14种,妇科2种,儿科5种,五官科1种,出现的文献条目较多的病种有疔疮痈疽、瘰疠、虫蛇咬伤、霍乱、便秘。

3.5 隔物灸与疾病的关系:主要用于外科痈疽发背治疗的药饼组成各异,包括附子饼、葶苈豆豉饼、豆豉饼、豆豉乳香大蒜饼,其治疗作用与药物相关,豆豉、葶苈子大蒜具有杀菌解毒之功,附子具有祛风燥湿、散寒止痛之效;隔蒜灸多用于外科瘰疠、虫蛇咬伤和痈疽发背的治疗,可能是因为大蒜辛温,具有解毒杀虫、拔毒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隔盐灸多用于内科霍乱的治疗,因盐性味咸寒,具有涌吐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古代文献中单纯灸法的记载较多,但只是简单记录了艾灸所灸治的壮数,对所隔物体的厚度及大小尺寸描述极少,在仅有的几个条文中,也仅仅是粗略的类比,如宋·孙炬卿的《宋本备急灸法》曰:“凡觉有患,便用大蒜切片如钱厚(如无蒜,用净水和泥捻如钱样用之),贴在疮头上(如疮初生便有孔,不可覆其孔),先以绿豆大艾炷灸之,勿令伤肌肉。”原因可能是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拟更加形象,也可能与古代度量单位不统一有关。但非量化的描述给中医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使得临床无法规范药饼性状、艾柱大小。因此,我们要在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规范隔物灸所隔物体的种类、厚度及大小,艾灸的壮数及时间,使隔物灸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步骤。

猜你喜欢
药饼豆豉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豆豉堪称『长寿豆』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文的解析
不同后发酵时间的水豆豉理化特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