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稻鸭共生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思考与应用

2019-01-06 20:28戴清明高德平白德朗邓龙飞伍振峰
作物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汉寿县优质稻稻米

戴清明,彭 威,高德平,白德朗,邓龙飞,伍振峰

(1汉寿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汉寿415900;2中化现代农业(湖南)有限公司,长沙410000;3汉寿县洋淘湖镇人民政府,湖南汉寿415904;4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

汉寿县地处湘北洞庭湖区,叠湖重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国家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稻生产大县和畜禽养殖大县。广大农民在田间自发养殖鸭子,小群可满足生活需求,大规模的可为市场提供鲜美可口的肉鸭与鸭蛋,丰富人们的菜蓝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演变,汉寿目前正在盛行稻田养鸭和稻鸭共生,有力地促进了汉寿县稻田生态种养与高端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

1 现状与作用

1.1 现状

(1)规模迅速扩大。稻田养鸭在汉寿自古有之,只是规模小,零星分散,档次低。自20世纪80年代号召稻鸭共生生态种养以来,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种养面积4800 hm2,2018年8000 hm2,2019年扩大到13 400 hm2,达到200万羽的规模。

(2)绿色生态种养显雏形。随着2016年汉寿被列为农业部和财政部的“粮食绿色高产生态种养高产创建项目重点县”后,应用规模在逐渐加大,突出了绿色生态种养,实现了化肥与农药的“零增长”。4年来汉寿共实行稻田养鸭等生态种养32 000 hm2,占同期水稻播种面积的7.8%。共生产优质生态稻谷23.665万吨,肉鸭1.3万吨,增收节支达到1.92亿元。尤其是以此开发的“国娃”“精良”“金德”等十几个绿色生态品牌稻米远销国内外,开发了汉寿生态优质稻米品牌新市场。

1.2 主要模式

先期主要是围栏精养与季节性游牧,后来发展到宿鸭式与游牧式并行。据统计,全县宿鸭式种养面积每年约1670 hm2,游牧式种养面积在6670 hm2以上。宿鸭式因围栏成本偏高,有害动物频繁等原因,效果不佳。游牧式可兵团作战,重点突出,鸭子“抢先”动作明显,还能让稻株根系间断性休养生息,有利于分蘖发生与稳定,在大户区域较为普遍。

1.3 稻鸭共生作用

经多年田间观察比较,稻鸭共生有以下作用。

(1)抑制草害。稻鸭共生除草时间可持续60~70 d,鸭子在稻田游走中每天能吃食杂草和无效分蘖近20 g,除草效果比较明显,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除草,还能控制无效分蘖对营养的分流。

(2)压低虫害。鸭非常喜欢捕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据观测,每天每羽中龄鸭可捕食10~12 g高蛋白害虫成虫,起到了明显的削峰压基数作用。据田间观察,有鸭游牧的稻田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蛾高峰难见盛孵高峰,尤其是成建制进行稻鸭共生的区域,水稻生长季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都难达到幼虫防治指标。

(3)捡漏拾遗。采用机械化收割时,因各种原因遗漏在田间的稻谷每公顷约517.5 kg。这些落粒谷是下季自生稻的种源,会影响下季水稻生产。水稻收割后通过游牧式放鸭,可捡食田间稻谷,在有水的条件下可达到98%以上,既解决了落粒谷对下季的影响,更能节省饲料。

(4)培肥地力。稻鸭共生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可达15~18 kg,每公顷放养鸭子180羽,其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相当于施用尿素64.5~67.5 kg、过磷酸钙210~262.5 kg、氯化钾33.75~42 kg,基本可以满足水稻田的追肥需要。

(5)中耕除草。鸭在稻田里不停游走与啄食,达到了中耕除草的效果,尤其是随着稻草还田的普及,游走、啄食还促进了稻草还田后有害气体交换,增加了稻田土壤氧气和稻株根系氧状态,有明显的强根作用。同时,鸭的啄食,促进了根系新陈代谢与吸收,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品质提升。因明显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施用,不使用除草剂,稻谷和肉鸭农残明显减轻。同时,稻株田间荫闭,水草鲜嫩,鸭群在稻田捕食各种昆虫与采食田间幼嫩杂草等,还能加强田间活动量,降低鸭体内脂肪积累,增强野性自然特性,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提高了养殖效益。鸭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2 存在问题

2.1 栽培方式有待优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户求简求高效心切和大户规模扩大,直播栽培已经成为农户的首选。但直播稻田间没有蔸行,鸭在稻田中难以自由穿行,严重影响了稻鸭共生规模扩展。同时,粗耕简种难以满足鸭在田间欢快捕食与啄食。

2.2 规模不太配套

种植大户采取机械化插秧的一般都选择让鸭游牧啄食,但有部分农户认为鸭子在田间啄食会损毁秧苗而拒绝进鸭。此外,由于没有成建制牧鸭,也影响到应用面积的扩大。

2.3 水利配套问题

田间必须有浅水层才能满足鸭子有效捕食与啄食。现有水利设施较差,要水时难以及时到位;农田田埂低矮,有水也盛不住,难以满足鸭子捕食需求。

2.4 品种有待优化

一是水稻品种不配套。现有水稻品种是针对原有常规栽培选育的。稻鸭共生水稻品种要求前期有强分蘖能力,插秧后8~15 d能建立有效群体,方便鸭入田。还要求大穗、较高株高和较差落粒性,这样可尽量让鸭子在稻田多驻留,方便控制虫害与草害。二是鸭品种也不太匹配。农户中意的膘肥体壮的四点麻鸭等品种常因体型偏大,在田间行动不敏捷,捕食欲望不强,控虫草效果偏差,只能作为水稻收后游牧捡漏拾遗的主导品种。

2.5 产业链短断

汉寿县原有几家板鸭生产小厂已经转型,而热销的酱板鸭加工厂目前还没有在本县创建。现在所产鸭子都作为肉鸭鲜销和腊货制作,没有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更无影响的品牌。现有的几家规模鸭产品加工厂,都是鲜货时令销售与腊货制作。

2.6 种养技术有待提高

通过几年实践摸索,部分农户与养殖户初步掌握了初级种养技术,但不完善也不成系列,很难达到大规模成建制水稻优质绿色高产和鸭子生态高效种养的要求。

3 创新机制,全面推进稻鸭生态种养

3.1 强化政府行为攻带动

滨湖农业大县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国家重点发展环洞庭湖区绿色生态高效种养项目,推动稻鸭共生项目建设,达到以项目立县的效果。利用现有资源因势利导,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稻鸭共生生态种养项目建设工作。由县政府成立稻鸭生态种养绿色高效生产工程领导小组,做到政府领导亲自抓,农业、财政等部门统筹协调、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层层分解和落实计划任务,将细化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人员,并将稻鸭共生种养项目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内容。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班子,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并在选定优良品种、确定生产基地、做强优质稻与鸭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名优品牌等项目建设上予以统筹协调,为稻鸭共生生态种养基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为目的,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以稻鸭共生高效模式为突破口,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质“稻+鸭”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按照“市场+基地+主体+品牌”产业化开发模式,增加中、高端粮食与鸭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本县粮食和生态鸭产业向质量提升、品牌引领、绿色发展、现代社会化服务转变。增加中高端稻米与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做强汉寿稻鸭共生产业,加大“高档优质稻+生态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创建一批绿色优质稻鸭基地,推动全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规范种养技术增效益

(1)推广良种。稻鸭共生区普及高档优质稻和适应能力强的鸭品种,提高控虫草能力和农产品产量。在双季早稻区大力推广中早39、湘早籼32号、中嘉早17和中组25等超高产品种,双季晚稻区可推广桃优香占、盛泰优018、黄润占、农香24、星2号和华润2号等高档优质稻品种,一季晚稻区推广农香32、兆优5455、晶两优570、农香18等高档优质稻品种。稻田生长期选用斑嘴野鸭、绿头野鸭、绍鸭等适应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长势较快的小体型和市场热销鸭品种,水稻收后游牧鸭选用四点麻等大型和宜做腊货的鸭品种。

(2)培育壮秧。培育健壮秧苗首先要确定适宜播种期与播种量。早稻宜3月下旬择冷尾暖头晴天播种,一季晚稻在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早稻和晚稻每公顷用盘均为525个,一季晚稻为330~375个,宽环境培育壮秧。坚持按标准消毒、适宜富氧催出壮芽、施用拌种剂和壮秧剂、保温保湿培育适龄壮秧。

鸭苗必须选择完成开食、试水和接种鸭肝炎与禽流感疫苗后的15 d以上、体格健壮和行动敏捷的鸭苗,稻中鸭每公顷180~225羽,稻后鸭120~144羽。进入大田后加强采食强化驯练(每天晚上收鸭后必须喂食占体重2%~3%的饲料,强化其归巢性,防止野化)、驯水性和集合信号调教(确保及时田间牧鸭与集中)。

(3)实行机械化插秧。规范蔸行,最好是宽行密株,才能保证鸭在田间行动自如,捕食敏捷,因此必须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建议使用行宽30 cm的“9寸机”插秧,早稻和晚稻每公顷必须插足25.5万蔸以上,一季稻插18万~21万蔸。插秧机在田间行走时必须事先规划好路线,不要让鸭子迷阵。

(4)加强田间巡查,确保长势。机械化插秧后12~15 d,可将已经屯养至100~150 g的中鸭在上午9~10点及时引导入稻田试牧。最好每群放养5%~10%大于1~2周龄的幼鸭起预警和领头作用。中午天热时适当收牧躲荫,防止中暑。傍晚要及时收鸭补料,用占体重3%的稻谷补喂强化归巢性。对于部分区域因耕作原因田间仍有草害的,可以投放稻谷引导鸭子集中啄食。还要重点做好雏鸭肝炎、禽流感、鸭瘟和大肠杆菌病等的防疫,鸭的饲养全程采用中药防治并定期驱虫,注意休药期。平时加强田间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清除田中死禽(鸭子、鸟等),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而死亡。

3.3 突出主体培育增动能

(1)培育创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现有盈通生态种养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汉寿县民旺生态种养、亿宏稻田生态种养等专业合作社和金泽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稻鸭生态综合种养的积极性。组织县内稻米加工企业对鸭稻米进行精深加工与销售,并积极促成中化现代农业(湖南)有限公司、常德金穗优质稻米等企业对稻田鸭、高档生态稻米建立全产业链运作和电商销售等。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稻田综合种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投入到稻鸭生态综合种养工作中来。

(2)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资本、信息和技术等优势,积极为周边农户、小大户提供全程或菜单式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鼓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新型主体在项目区开展农机合作、农机共享。

3.4 突出产销对接增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产品优质优价。

(1)推进产业融合,延伸增效链条。加强养殖主体与企业的融合,使项目实施中的农产品做到完全商品化或订单化,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生态鸭、生态稻米也可直接销售省内其他地区及外省,形成产业链。

(2)畅通粮食销售渠道。汉寿县优质稻生产均与企业签订合同,鸭产品也有相当成熟的销售渠道。本县新型主体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网销平台,如中化现代农业的“农产部”对高档优质稻合同托底高价收购,盈通、金穗米业的“国娃”品牌等在天猫商城销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提升产品增值空间。

3.5 突出品牌建设树形象

依托汉寿县高档优质稻种植协会、稻鸭共生协会、常德香米协会和金健、金穗及中化现代农业MAP等组织与企业,协助完成稻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将“盈通生态鸭稻米”“金穗生态香米”等高端优质稻品牌和功能性稻米建设更上一层楼,提升汉寿高档优质生态稻谷(米)、谷鸭等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汉寿县优质稻稻米
汉寿县森林公安局侦破一起滥伐林木案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常德汉寿县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落幕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主要进展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三十个优质稻品种获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