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逻辑性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9-01-06 02:11张明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逻辑性使用初中教育

张明哲

【摘要】中学教育中的逻辑性的应用是告别题海战术,帮助学生能动思考,学以致用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初中到高中衔接过程中,是否掌握逻辑性判断能力是学生能都应对高等知识使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初中现阶段教学方式入手,辅助以传统的难题讲解,通过寻找的因果关系的过程,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应用逻辑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育;逻辑性;因果关系;使用

一、现阶段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后果

题海战术是中考中大部分学校教育中使用的传统战术,虽然和国家政策背道而驰,这种方法的效果却立竿见影,然而在学生升学进入高中后,这种方法马上就不好用了,接近百分之八十的高一新生都会觉得,高中课程太难了,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但是做题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很多曾经的天之骄子们陷入不断怀疑人生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是高中教师讲课速度太快?还是高中课程实在太难?其实都不是.国家制定的教学内容中初中和高中的衔接是科学的,是紧密联系的,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讲课方法和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在于教育学习中的逻辑性问题.

二、逻辑性在初中教育中内容

逻辑性是个很复杂的抽象性学术名词,涉猎内容过于复杂,本文只探讨对于中学讲课和学习中的基础逻辑关系方式,对于其他内容不展开论述.本文中所谈及的逻辑性问题为因果关系.我们这里谈的是最简单的内容,俗语称为有因必有果.

三、现阶段传统初中教育方式的问题和后果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被划为理科范畴,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划为文科范畴,美术、体育划分为艺术类学科范畴.这三类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均适用于逻辑性中的因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讲述完公式、定义的由来后,会布置大量同类型作业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按图索骥完成练习,但是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学到单节知识点的时候,在众多同类型作业中,直接用公式进行套取,完成了布置的作业,但是套取过程中存在了麻木使用的问题,即虽然听懂了公式也完成了作业,但是当一道没做过的题出现时,学生就完全不知道如何解题,所以初中的时候题海战术有效果,因为知识点少,题型变化不多,有了变化就成了传说中难题,而高中课程中知识点多,内容更加抽象,做题不能涉猎大部分题型,所以新上高中的学生完全陷入听得懂课,做不上题的怪圈里.

四、逻辑性在初中教育的具体使用

(一)逻辑性的具体表现方式

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方程式有一个最重要的符号,这个符号是等号,所有人见到这个符号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直接略过它存在的意义,而它就是本文中的逻辑性延伸,等号的两边对应着因果,等号两边既为因也为果,在做题过程中就是发现因果的过程,题目中的问题一样即是因也是果.做题就是找到题中给的因或者果从而形成一个等号,完成一个简单的逻辑结构.当找到这个等于号的时候,这道题已经能够做出来了,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找到这个等号,而学生是要在做题中发现这个等号.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就知识点讲知识点,忽略了逻辑关系的描述,所以学生听得懂课程,但是不会运用,无法找到笔者所述的等号.

(二)传统难题下如何具体使用逻辑性教学

比如最简单的公式,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在这个简单的公式中包含的逻辑性因果是三个要素时间、速度、距离互为因果,当时间、速度、距离均为未知数的时候,学生们是无法使用该公式,导致短时间无法解题.

例如,某商场在一楼和二楼之间安装了一个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上走到二楼(扶梯行驶,两人在扶梯上走),如果两人上电梯的速度都是匀速,每次只跨1级,且男孩每分钟走动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級到达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求扶梯一共有多少级.

本题的核心为速度、时间、距离三个非常基础的要素,其逻辑结构为时间乘以速度等于距离.只看到这里是没办法让学生理解本题,并做出答案的.本题中寻找基础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笔者所述的等号问题.本题中虽然男孩和女孩速度不同,但是人在扶梯上行走加上扶梯本身运行的距离之和是相等的,这个是本题的核心逻辑之一,即距离等于距离,男孩所走的路程+扶梯在相同时间运行的路程=女孩所走的路程+扶梯在相同时间运行的路程.这里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男孩行走时间内扶梯距离并不等于女孩行走时间内的扶梯距离,在一个等号内如果有两个未知数,那么这两个未知数是无法解出的,那么本题的第二个核心逻辑就出现了:男孩在扶梯内的时间和女孩在扶梯内的时间是否够表现出来,男孩一共上了27级台阶,女孩一共上了18级台阶,男孩速度是女孩的两倍,那么男孩和女孩在电梯内的时间比例为13.5(27除以2)∶18=3∶4.这个最核心的等号逻辑就已经表述出来了,那么第一个公式中未知数就已经能够解出来了.男孩所走的路程+扶梯在相同时间运行的路程=女孩所走的路程+扶梯在相同时间运行的路程,对应的表述为设男孩的速度为2,则女孩的速度为1.男孩步行了27级,女孩步行了18级,设在男孩步行的时间里扶梯运行了x级,那么在女孩步行的时间里扶梯运行了43x级.这个等式为27+x=18+43x,x=27,所以楼梯一共有54级.

(三)与传统教育对比逻辑性的使用方法

这样一道带有干扰性变量的数学题,乍一看好像根本无法做出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当按部就班地把数学题解出来,然后把这道题定性为难题,而是如何告诉学生们读题中找到等号,找到因果关系,找到本文中所提及的逻辑性,本题其实就是一道非常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核心逻辑为距离等于距离,这两个距离互为因果,男孩路程中与男孩行走路程加上该段时间电梯运行路程之和形成了第二个逻辑关系(女孩路程同样为第二逻辑关系),男孩和女孩在电梯内时间比例为第三个逻辑关系,该逻辑系完成第一逻辑关系的同时.自然会马上联想到第二和第三逻辑关系,三个逻辑之间互为因果,找到因果自然很容易解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发现上述逻辑关系,如何分清因果,从而让学生能跳跃变量未知时间回归朴素逻辑关系,从而达到解题目的,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综上所述,对于逻辑关系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方式与数学上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表现为在复杂的过程中如何寻找核心逻辑关系,排除干扰因素,建立因果效应,从而迅速解决知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如化学中在做题中如何发现方程式,物理中如何找到基础物理公式,美术中如何找到作品的核心构图点,英语中如何找到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语文中找到文章和核心表述内容等等,鉴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掌握教学中的逻辑性问题是在初高中教学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摆脱题海战术的关键,也是教育部提倡的开放性教学的一部分,是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厍映映.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81.

[2]黄砺明,徐泽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逻辑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8):9-10.

[3]汪彦那.逻辑推理素养引领下的“猜想—论证”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4]陈小倩.中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李娜.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疑的逻辑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8(17):42.

[6]晁克宁.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98.

猜你喜欢
逻辑性使用初中教育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