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白内障患者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探讨

2019-01-07 05:22周珂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结膜晶状体眼压

周珂宇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60例白内障患者治疗经验,分析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采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60例白内障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参照《眼部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白内障疾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67岁,年龄均值为(72.2±2.6)岁,其中晶状体核硬度1级患者12例、2级患者10例、3级患者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65岁,年龄均值为(72.2±5.1)岁,其中晶状体核硬度1级患者11例、2级患者9例、3级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来看,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患者平卧位,对眼部进行常规消毒,采用0.4%奥布卡因滴眼表麻(3次),后采用盐水妥布霉素混合液联合碘伏冲洗患者结膜囊。采用开睑器对患者眼部开睑,上方球结膜下进行浸润麻醉,在角膜缘内无血管透明角膜做长3 mm、深3 mm的角膜沟,采用铲形刀将角膜隧道切开,采用三角刀进入患者前房。采用1 mL注射器作为截囊针,进入前房将晶状体前囊膜环形撕开,用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吸出皮质,注入黏弹剂后植入人工晶体,吸出黏弹剂,在患者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剂量为1.5万U,地塞米松2.5 mg。行术后包扎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取患者平卧位,对眼部进行常规消毒,采用0.4%奥布卡因滴眼表麻(3次),后采用盐水妥布霉素混合液联合碘伏冲洗患者结膜囊。采用开睑器对患者眼部开睑,上方球结膜下进行浸润麻醉,作结膜瓣以患者穹隆部作为基地,患者巩膜暴露3 mm,常规止血。在患者巩膜缘作垂直巩膜面,取1/2巩膜厚度切开120°,采用隧道刀潜行分离1 mm,选两点钟方向入刀,刺入患者前房,划开前囊膜,撕开囊镊环形撕囊,用水分离,注入黏弹剂,进行撬核、娩核操作。吸出患者皮质后,对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采用调位钩调位后,吸出黏弹剂,在患者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剂量为1.5万U,地塞米松2.5 mg,行术后包扎处理。

1.3 观察标准:①手术成功率=(成功例数+比较成功例数)/总例数×100%(成功:不采用降压药物,患者的眼压仍旧控制在21 mm Hg以下;比较成功:患者需要局部采用降眼压药物21 mm Hg以下;失败:患者局部采用降眼压药物,患者眼压仍然无法控制在21 mm Hg以下),患者眼压才能控制在、②患者术后3 d、9 d、30 d、60 d的眼压;③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3 d、9 d、30 d、60 d的眼压: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眼压为(13.3±3.8)mm Hg、术后9 d为(14.4±3.0)mm Hg、术后30 d为(13.7±2.7)mm Hg、术后60 d眼压为为(13.1±2.8)mm Hg;对照组患者3 d眼压为(20.1±5.8)mm Hg、术后9 d为(18.0±4.4)mm Hg、术后30 d为(16.6±4.2)mm Hg、术后60 d眼压为为(17.0±4.7)mm Hg,观察组患者术后3 d、9 d、30 d、60 d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手术成功率: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25例、比较成功5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28例、比较成功1例,手术成功率为96.7%,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 论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当中的常见疾病[1],根据相关治疗分析,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由于患者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造成的[2],而晶状体在白内障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主要的作用[3],白内障的易发人群为老年人[4],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患者晶状体新陈代谢异常,免疫力降低,同时会导致患者晶状体变得混浊,而悬韧带也会由于松弛导致患者晶状体位置前移,让患者虹膜与晶状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患者虹膜膨隆,前房角关闭。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中,一般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采用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于高龄,角膜内皮数少,晶体核过硬的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 d、9 d、30 d、60 d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7%,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本次研究证明,本次研究证明,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于高龄,角膜内皮数少,晶体核过硬的患者可以减少相应风险。

猜你喜欢
结膜晶状体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被“夸张”的眼病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