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2019-01-07 05:22葛长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插管

葛长峰

(东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东港 118300)

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GEA)是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CGEA较全身麻醉的优点早有报道,具有全麻药用量更少、术后苏醒更快、术后镇痛更好等优点[1]。本研究旨在探讨TIVA与CGE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麻醉患者,入选标准:①ASAⅠ或Ⅱ级;②年龄>60岁;③合并冠心病;④无严重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疾病;⑤患者及家属签署麻醉及手术同意书。男45例、女34例,年龄64~73岁,平均年龄(50.3±10.3)岁,按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TIVA组(n=38)与CGEA组(n=4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TIV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前半小时肌注哌替啶50 mg与阿托品0.5 mg。静脉通道开通,使用迈瑞 9000 型监护仪连续监测,静推舒芬太尼0.5 μg/kg+依托咪酯0.2 mg/kg+罗库溴铵0.8 mg/kg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顺插气管导管控制呼吸。静脉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丙泊酚3~8 mg/(kg·h)以维持麻醉。C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同TIVA组,同时选择 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先予1%利多卡因3 mL实验,在确定无任何不适后,术中每隔30 min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 0.5%利多卡因 5 mL以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进行t或卡方检验,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IVA组的MAP(T1、T2)、HR(T1、T2)、CO(T1)出现明显波动(P<0.05),LVET整个过程基本平稳(P>0.05);CGEA组的MAP(T1、T2)出现明显波动(P<0.05),HR、CO、LVET整个过程基本平稳(P>0.05)。

3 讨 论

麻醉与手术均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反应会诱发心脑血管等多种并发症。近年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很多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见。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心肌长时间供血不足的状况,心脏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心力储备变差,耐受力降低。而麻醉、手术操作等原因十分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波动,增加手术的风险性。很多麻醉药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而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代偿能力差,对麻醉药物的循环抑制作用更敏感,容易出现循环衰竭[2]。TIVA需要插管操作,并且静脉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的用量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研究表明,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强、体内无蓄积、复苏舒适等优点,并能减小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血压,但单独使用的麻醉镇痛效果不尽理想,并且大剂量快速静推后对人体循环抑制明显[3-4],常与阿片类药合用。而CGEA为非插管麻醉方法,椎管内的药物浓度提高,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从而能够减少对中枢神经、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利多卡因为中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报道显示,小剂量使用可减轻插管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大剂量应用时会引起低心排综合征[5]。本研究结果显示,TIVA组的MAP(T1、T2)、HR(T1、T2)、CO(T1)出现明显波动(P<0.05),LVET整个过程基本平稳(P>0.05);CGEA组的MAP(T1、T2)出现明显波动(P<0.05),HR、CO、LVET整个过程基本平稳(P>0.05),CGE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轻于TIVA组。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优选麻醉方法。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