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

2019-01-07 05: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疗程

王 波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辽宁 盘锦 124000)

中风在临床上是神经血管疾病的一个统称,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我们也将这种病情称之为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以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并发较为严重的后遗症,这种情况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为有效地改善中风后遗症的情况,需要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干预[1]。最近这些年开始将中医治疗方法应用到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当中,而且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本研究基于此评价选择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于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本研究选择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针灸治疗组和温针灸治疗组两个组别,每组均为34例。常规针灸治疗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8∶16,患者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70.5±11.1)岁;温针灸治疗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7,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5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9.8±12.4)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验诊断均被确诊为中风后遗症患者,患者存在有口眼歪斜等相关症状,而且存在有一定的肢体及语言障碍,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院之后,需要配合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为患者选择采用维生素B1、长春西汀及中药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选择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为患者连续两周的治疗,还需为患者配合选择推拿和功能锻炼的康复方法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2]。

常规针灸治疗组:对于上肢瘫痪的患者主要选择的穴位为合谷穴,曲池穴和外关穴;而下肢瘫痪的患者需要选择患者的双肾俞穴、悬钟穴、昆仑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解溪穴、风市穴和环跳穴等穴位;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为患者选择的穴位主要为廉泉穴和通里穴等穴位;对于口眼歪斜的患者选择采用四白穴、阳白穴、承浆穴、颊车穴、地仓穴等穴位。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毫针,对患者针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择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针灸处理,得气以后为患者留针大约半个小时,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治疗,连续为患者针灸2周作为1个疗程,在休息3 d之后,为患者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共为患者治疗6个疗程。

温针灸治疗组:对患者选择的穴位与常规治疗组相同,在针灸的过程当中,需要以采用针灸和艾灸进行结合,在得气后留针的过程当中将艾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到患者的穴位当中,并且引起下一步的温经通脉和行气活血,以便于起到扶正祛邪的通络作用。患者得气以后同样留针大约半个小时,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治疗,连续为患者针灸2周作为1个疗程,在休息3 d之后,为患者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共为患者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状况越好,日常生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状况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检验,本研究选择采用统计学软件的版本为IBM SPSS26.0,两组数据之间选择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本研究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的情况进行评价,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有效治疗3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2%,温针灸治疗组患者有效治疗患者3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2%,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没有差异性,P>0.05。

两组患者治疗,以前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为(13.58±1.52)分,温针灸治疗组为(13.62±1.62)分;治疗以前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18.21±3.52)分。温针灸治疗组为(18.64±3.62)分。治疗以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常规针灸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02±0.21)分,温针灸治疗组为(6.01±0.19)分,常规针灸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9.21±6.82)分,温针灸治疗组为(61.20±6.82)分,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以后与治疗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均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分别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组内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改善,所以人均寿命开始逐渐增长,而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加剧,中老年人群体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就是脑血管疾病,这种病情会对于中老年人群带来较为严重的生活影响。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一般认为脑血管疾病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导致的,特别是高脂蛋白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老年人机体能量的退化以及活动量减少等都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多,这种病情会并发严重的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患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黏稠度不断的增高,使患者血流阻力增大,这会使得患者的管腔存在狭窄或闭塞,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地增加了患者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进而并发脑梗死。脑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范畴当中的中风病,近些年来,选择采用中医疗法对于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虚痰郁积而导致患者病变,这种病情本虚标实,同时因为年龄较高导致患者的脏腑功能出现衰退,而患者存在有痰湿内生情况,上蒙清窍,气血阻滞,而脉络闭塞是患者血不循经,离经之血蒙蔽清窍,导致患者的筋脉失养,这样使患者的肌腠不用所形成肢体偏瘫。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存在口眼歪斜,而且存在有半身麻木等情况,所以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中风后遗症。

在对于这种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采用针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近年来有研究认为,不同的针灸疗法在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时所取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本研究针对于此分析常规针灸治疗和温针灸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调查的结果得出,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后,治疗情况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而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也说明了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相关情况改善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针灸治疗方法主要是一种中医特色的疗法,它能够通过对患者穴位的刺激对于经络传导作用的刺激,使得患者血脉循环得到恢复,这样能够有效的调整患者的脏腑和对患者经络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能够帮助患者扩张小动脉,有助于血流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可以促使患者较好的获得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温针灸治疗和常规针灸治疗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临床在治疗患者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疗程
春天的“后遗症”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治前列腺增生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