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运用中的探讨

2019-01-07 05: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儿科住院家属

王 淼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114031)

随着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正做为现代化最具活力的护理模式在广泛应用。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护理[1]。我院儿科根据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从2011年开展整体护理,进一步完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舒适护理在整体护理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1.1 人性化病房设计: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儿童,根据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设立独特、温馨、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病室地面采用防滑地板,每张病床均配备床档及餐桌,这样即保证患儿的安全,又能提供方便。墙壁色彩暖色调,张贴上可爱的卡通图案和自然风景,病室窗帘、被褥为适合儿童心理特点设置为温馨天蓝色,在病区可设置儿童活动室,消除患儿寂寞、恐惧、焦虑感,减轻患儿陌生感[2]。

1.2 生活管理:儿科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根据患儿及年龄特点安排休息与活动时间,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安排游戏及学习,使患儿形成有规律的生活,缩短住院天数。

1.3 提供儿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科室秉承“母爱式护理”的护理理念,坚持“用心呵护患儿,用情温暖家属”。让每一个患儿都感受到妈妈般温暖,让患儿对医院、治疗不再恐惧。科室实施“六个一”温馨服务:一个笑脸、一杯热水、穿刺前一句鼓励、穿刺后一个奖励、节日时一份祝福、生日时一个礼物,用自己的爱心化为最平常、最细小的行动为患儿换来安心、放心和舒心。我们坚持连续多年为住院期间过生日的患儿送上一份由护士亲自悉心挑选的礼物,每逢“六一”儿童节、春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都为住院患儿送上我们亲自制作的礼物,让宝宝及家属感受到家的温暖。连续2年举办大型护患联谊会,邀请3年内曾经住过院的宝宝及家属共同参加游戏及活动,加强护患沟通,拉近护患距离。利用现代化媒体,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建立宝妈微信群,在微信上为宝妈们解决实际问题。开通电话及短信回访,多角度提供护理优质服务。推广“千聊”语音宣教形式,住院患者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收听到讲故事形式的疾病健康知识,即增加了患儿的兴趣,又普及健康知识,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

1.4 建立便民服务角。我们便民服务物品悬挂在点滴室内,使更多患儿体会到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患儿提供开水,纸杯等,科内全体医护人员还捐献了书籍和玩具,以供患儿输液的时候解除痛苦,让患者体会到家的温馨。

2 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2.1 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开展专科理论与操作培训与考核,学习儿科护理学、儿童心理学、营养学等相关资料。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善于发现并寻找新的护理方法,通过护理研究推进科室护理水平的提升。定期选派优秀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学习班,与时俱进,紧跟护理学科发展,并将这些新技术切实地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去,让患者受益。

2.2 儿科是护理纠纷高发环节,由于技术不过关的纠纷更是高发中的高发[3]。我科在提高护士专科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做到住院患儿零钢针。通过建立QC小组,通过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对科内护士进行静脉知识培训,并不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抽查等方式,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患儿住院最恐惧是注射,加强研究无痛静脉留置针使用,运用高科技透视灯等工具,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生理痛苦,从而达到生理舒适,静脉输液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2.3 注重安全管理。对于孩子来说,安全尤其重要。积极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改善患儿住院环境,在床位上加上床档以预防坠床,在开水壶外增加围栏预防烫伤。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进行双向查对,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确认的准确性。保障了患儿的安全,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安全、高效的进行。实行责任区分组管理,将责任制与组长负责制结合,体现护理层级作用,将护士站前移,巡视车巡回病房,减少呼叫铃响次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客观及时记录护理记录。

3 儿科病房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对象大多是表达能力差的幼儿,由于家长的过多疼爱,孩子心情过分紧张,开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营造温馨护理服务,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3.1 制定护士语言行为规范。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根据不同小儿的年龄特点,使用小儿熟悉的词句,并采用鼓励和方式,使患儿主动配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3.2 注意沟通技巧,提高家属配合度。与患儿沟通时,多运用游戏、绘画等患儿喜爱的沟通方式,即可以了解患儿的想法和感受,了解患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又可以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缩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距离[4-5]。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适当运用倾听、适当的沉默等沟通技巧,向家长如实交待病情,耐心倾听家属意见,客观解答患儿家属疑问,加强穿刺时治疗性沟通。在小儿穿刺后,给予小礼物、小奖励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用温和关爱的目光加强巡视。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年龄以及疾病不同时期进行多方位知识宣传。

3.3 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用正面、鼓励性语言,忌用批评、斥责的语言。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触摸患儿。对于婴幼儿来说,抚摸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形式,,是婴幼儿的一种特殊生理需要,通过怀抱、抚摸可使不安的患儿安静下来,消除紧张心理,使患儿感到安全和舒适,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实施效果评价:几年来,我院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通过提供连贯、全程、不间断的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儿及其家属多方面感受和需求,提供人性化、个体化服务,提升了护理品质,减少了医患摩擦和纠纷,缩短住院日,减少了患儿住院费用,儿科患者满意度达到99.93%,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树立了精致护理、满意服务的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儿科住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