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及改善预后的效果分析

2019-01-07 05:22刘金俭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延续性服药出院

刘金俭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干一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1)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该病预后差,且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而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一直得不到重视,但出院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1]。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将医院护理延伸至家庭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笔者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1~80岁,平均(68.84±4.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1~80岁,平均(68.87±4.42)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出院后仅遵医嘱按时复查,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为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由小组成员为每一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联系方式、服药种类、服药时间、服药疗程等。患者出院后以邮件、QQ、微信、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出院后2个月,改为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向患者继续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治疗手段、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遵照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增加药物剂量。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注意监测血压水平,饮食方面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并注意保证食物的多样性。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EA量表)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变化情况,ESEA量表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等,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强。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ESEA量表评分分别为(59.94±6.63)分、(59.84±6.53)分;两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ESEA量表评分分别为(132.45±11.58)分、(84.43±9.81)分;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2/60),其中心肌梗死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心肌梗死4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病,有学者认为慢性心理衰竭等同于恶性肿瘤,不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正确的诊疗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但良好的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当前我国的护理主要集中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由于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加之自护能力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延续护理可为出院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优化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3]。同时,延续性护理干预还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干预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中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延续性服药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