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髁状突骨折术后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1-07 08:29张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优良率下颌康复训练

张丽华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理疗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颌面部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其发生率较高,而髁状突骨折占有的比例一般在20%~55%。。如治疗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处理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关节疾病以及颞下颌关节强直等并发症[1]。现今一般应用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以及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2]。本研究探讨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2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1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为(34.57±2.88)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34.62±2.9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以及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第10天指导患者进行张闭口功能训练以及局部微波照射,持续时间为6周,每天3次。张闭口功能训练采用钳式开口器辅助,嘱咐患者进行下颌与咀嚼肌群训练。在其张口时,需要让后牙合理的运动,降低由于运动幅度过大引起的疼痛感,每次运动时间为4~6 min。微波辅助治疗,在调整好仪器频率以及功率后,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为4~5 min,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选取患者的穴位,包括牵正、颊车、翳风、双侧下关等。对牵正进行向前斜刺0.5寸,对颊车进行直刺0.5寸,对翳风进行直刺1寸,平刺(0.5寸)双侧下关[3]。牵正、颊车、翳风、双侧下关等穴位均采用捻转手法,并且捻转35 s,行针为185次/分。每天1次,持续时间为6周。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14例优秀,25例良好,2例较差,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中10例优秀,23例良好,8例较差,优良率为80.4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004,P=0.001<0.05。

3 讨 论

颞下颌关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下颌骨髁状突,由于下颌骨髁状突在解剖学以及生理等方面较特殊,其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下颌骨骨折。复位以及固定是现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在进行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其技术操作要求较高,并且治疗是视野不开阔,继而提高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其更加痛苦[4]。保守治疗是目前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最多的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仍存在不足的方面,如不能很好的恢复髁突解剖位置,并且术后患者出现后遗症的现象较多,严重时还会引起关节强直,对患者的下颌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日常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张闭口功能训练,使得患者术后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对其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促进了患者断端的愈合,同时还可对血肿以及水肿具有消退的作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了提高患者下颌功能的恢复,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其具有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疏通局部经络、消肿止痛、促进气血的运行等优点。

本研究探讨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下颌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下颌康复训练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