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及药理分析

2019-01-07 10:38周连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乐克心肌病心功能

周连章

(辽宁省优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1)

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猝死性心力衰竭,存在明显的心脏扩大、收缩功能损伤情况,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为:心律失常或衰竭、血栓栓塞、猝死等,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一般需要针对临床症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临床治疗目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等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倍他乐克的治疗效果和药理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均经X线、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且根据其临床症状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2]。数据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为(45.23±2.38)岁。观察组中有男13例,女17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为(45.18±2.2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其临床研究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盐摄取量,保持充足休息,注意保暖防寒等,且通过利尿剂、洋地黄等进行对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倍他乐克6.25毫克/次,2次/天,如患者能够耐受可适量提高剂量,但需低于75 mg/d。

1.3 观察指标:经6周持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用药同样以此分级标准作为准则,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临床症状均消除,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心功能指标具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未缓解或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采用系统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且予以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差表示,采用t予以结果验证,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予以结果验证,P<0.05说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经治疗,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5.912,P<0.05)。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LVED为(70.12±3.25)mm,治疗后为(62.65±1.75)mm;对照组治疗前LVED为(70.18±3.16)mm,治疗后为(68.52±3.06)mm,两组治疗后LVED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2.058,P<0.05)。观察组治疗前LVEF为(31.69±3.62)%,治疗后为(36.83±3.86)%;对照组治疗前LVEF为(31.62±3.85)%,治疗后为(31.76±2.52)%,两组治疗后LVEF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0.637,P<0.05)。观察组治疗前HR为(91.52±3.46)次/分,治疗后为(66.86±3.95)次/分;对照组治疗前HR为(91.50±4.05)次/分,治疗后为(86.53±4.03)次/分,两组治疗后HR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3.621,P<0.05)。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682,P>0.05)。

3 讨 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原发型心肌病,在近些年来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而且此疾病的临床治疗预后比较低。在临床中,导致此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未得到明确阐释,患者通常会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逐渐降低,心腔逐渐扩大的情况,如患者症状严重,极有可能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是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基本机制,因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在长时间内得到慢性激活,由此使得心室重塑进一步加重,造成心功能继续恶化,由此导致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被大量激活,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有效阻断,抑制心室重塑是临床中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一个重点[4]。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上述药物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但因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导致患者依从性低,且治疗费用较大,使得患者经济压力增加,且对医疗资源形成浪费。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5]。

经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HR、LVE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理分析,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经心功能接触达到可逆性下调目的,由此使之复位;在密度增加时可预防受到去甲肾上腺素反馈抑制,使得β1受体功能得到发挥;对心肌形成有效保护,避免心衰的进一步发展,有效降低儿茶酚胺水平,预防儿茶酚胺毒素对心脏造成损伤;减少交感神经活性,使之兴奋性得到抑制,降低心肌细胞氧耗,通过心肌对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保持膜稳定,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增强治疗效果[6]。

总之,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乐克心肌病心功能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倍他乐克使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