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非洲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9-01-07 15:18胡云云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共同体命运

胡云云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在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高校管理部门应立足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将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办学内容与跨文化交际活动相联系,积极呈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使留学生群体充分领略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奉献智慧。其中在非洲留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部门应充分了解非洲国家的经济特征与文化特性,将非洲国家的产业发展、教育发展与人才发展作为自身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非洲国家的利益成为自身的利益,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入影响非洲国家的发展,从而真正通过高校建设推进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1 命运共同体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当前留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命运共同体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命运共同体是保障全球各国政治和谐交流,将各国文化融合借鉴,以此实现经济领域的互惠共赢。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教育层面,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推进各国的教育交流。在教育全球化的视域下,不仅能够充分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完善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更可借助我国现有的教学资源拉动不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以此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能力,共同为世界型人才的培养风险力量。从理论角度上分析,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质目标是推进世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国际化语境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为培养适应各族文化习俗,拥有包容心态,具备国际化思维的人才提供助力,使高校教育真正迈向国际化、全球化。进而在加强对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获取国际视角,提升本校的教学实力。

1.2 当前留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组织架构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留学生管理层面上,主要采取学院、高校两级管理机制,高校通过创立国际交流处以及教育学院的形式,满足高校学籍注册、日常管理、学生招生等工作需求。而留学生教学工作则由国际学院、研究生源以及教务处负责。此种组织架构不仅使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的地位陷入尴尬境地——不是学院也不是二级学院,更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对多头管理的现象。其次,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现阶段,我国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着结构老化且复杂的问题,并且管理工作者通常来自学院人员及机关部门,专业知识程度有限。最后,跨文化指导工作不足,由于留学生自身的文化体系与我国现有的文化环境存在明显的矛盾,需要高效从生活、学习以及文化层面对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之从文化层面上认同我国现有的文化体系,然而此方面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重视,相关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2 非洲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

2.1 将外事部门作管理主体的培养模式

以外事部门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主体的高校在非洲留学生管理阶段依旧处于初始阶段,对非洲留学生接收的规模较小,并且以语言学习为主,此外,高校在兼职与专职教师的配备上呈现明显的不足,通常来讲,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理工类院校。然而在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该模式具有显著的局限性,不能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输给非洲留学生群体,带动非洲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

2.2 将管理中心作管理主体的培养模式

以管理中心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院校,虽然在非洲留学生招生层面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能够为非洲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专业类别,然而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规模有限问题,依旧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与教学管理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难以通过具体教育管理工作得到落实,无法有效推进高校教育迈向国际化教育舞台。

2.3 将二级院系作管理主体的培养模式

将二级院系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院校,具有显著的招生实力,能够有效扩展非洲留学生规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队伍雄厚,然而在院系管理模式层面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院校通常采用相对独立的、科学具体的二级学院形式,开展服务、管理与教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常选用该模式的院校以文科院校居多,理科院校较少。

3 创新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

在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高校针对非洲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应以二级院系为主,以管理中心为辅,通过梳理正确管理观、营造教学环境,扩大教育市场的手段,创新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

3.1 树立正确教育管理观

首先以人为本,高校应梳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非洲留学生心理特征、文化特点,将留学生人格发展与专业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做到爱护非洲留学生学习生活、关心非洲留学生个体成长,尊重非洲留学生的民族习性与生活规律,从人本角度出发,合理设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其次增强质量服务的理念,在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的观念,将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生活需求,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从非洲留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性的服务体系。尤其在文化引导层面上,高校管理者应构建符合非洲留学生群体认知我国文化传统的服务机制,使留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断适应、不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2 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营建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后勤服务方面。高校应将基础设施与教育环境建设相联系,创造出符合非洲留学生学习需求的校园环境。由于非洲留学生与我国高校教学环境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无论在语言沟通还是生活习惯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高校应通过制度手段加强对后期部门的培训,使后勤管理部门掌握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文化包容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层面,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英语教学为主,这对非洲留学生来讲,虽然能够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架构,却难以获取准确的知识体系。因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不足,无法获取语言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力量。因此,高校应积极吸取涉外专业领域从业者充任任课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满足非洲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扩大留学生教育市场

高校为提升非洲留学生招生规模,首先应增强办学特色,在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高校办学优势,通过教学交流活动,展现高校教学成果与研究成果,进而使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我国高校的办学实力,进而提升留学生留学规模,推进我国高校的全面发展。此外,加强现有的教学体系,培养出国际型人才,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也是高校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其次,扩大留学生招生渠道。高校不仅要利用教育交流活动开拓招生渠道,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院校师资力量、教学优势以及办学宗旨呈现在世界各国的门户网站上,使留学生深入认识到我国高校教学体系的优越性,进而实现扩大高校教育市场的目的。

4 结语

在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我国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将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将服务学生、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管理的宗旨,进而通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落实教育管理理念,满足非洲留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专业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我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留学生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命运秀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