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治疗斜型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1-07 03:18周涛龙
当代医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踝骨内踝空心

周涛龙

(江西省临川区第三医院骨科,江西 抚州 344100)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经常发生的骨科疾病。内踝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关节面解剖复位,如复位处置不当,则容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极大影响踝关节功能,导致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降低[1]。内踝骨折中斜型内踝骨折较多,尤以踝关节分型中旋前外旋型损伤为这种骨折相关,临床手术主要是促进解剖结构的正常,实施有效内固定,为后续踝关节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现阶段内踝骨折临床采用多种治疗方式,如微型锁定钢板术无头空心螺钉内固定等[2]。为分析斜型内踝骨折患者行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本院诊治90例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本院接诊90例斜型内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将全部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17~68岁,平均(44.5±15.5)岁;致伤原因:扭伤25例,运动伤10例,交通伤10例;合并伤:双踝骨折25例,三踝骨折20例;受伤至治疗时间7~24 h,平均(18.28±2.03)h。观察组年龄17~69岁,平均(44.6±14.4)岁;致伤原因:扭伤24例,运动伤9例,交通伤12例;合并伤:双踝骨折24例,三踝骨折21例;受伤至治疗时间6~25 h,平均(18.39±1.92)h。排除标准:糖尿病者;骨质疏松者;肾功能障碍者。两组年龄、致伤原因及合并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顺利实施手术麻醉,取患者平卧位,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囊止血带置于上肢,以常规方式进行消毒。伴有三踝骨折采取后外侧切口外踝、后踝骨折内固定术;伴有外踝骨折,采取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角韧带探查,缝闭三角韧带损伤处。

对照组采取无头空心螺钉固定内踝骨折术。选取手术切口,术中逐一清除清理骨折端血凝块及软组织,于CT视野中直视复位骨折断端,通过巾钳临时固定,将两枚导针垂直置于骨折线,空心钻钻骨折远端,将2枚无头空心螺钉置入其中。观察组采取微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术。于踝关节内侧切一个口子,围绕内踝尖,由自胫骨内侧面为切口起点,于内踝下方弧形向足中部弯曲,手术过程中注重维护内踝前缘伴行的股三角内伴股动脉外侧隐神经与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大隐静脉不受损。露出骨折断端,手术过程中清理骨折端的血凝块与软组织,在CT视野中直视复位骨折断端,临时固定骨科常用克氏针,将微型钢板放置其中,骨折线远端固定2枚以上螺钉。三角韧带探查,满意后,缝闭三角韧带损伤处。按照康复训练原则,术后第1天采用抗生素,取平卧位,将患肢腿抬高,足趾屈伸训练;14 d后关节主动屈伸训练,56~63 d部分负重锻炼,84~105 d完全负重锻炼。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效果,①优:90~100分;②良:75~89分;③中:60~74分;④差:<60分。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愈合时间。对比两组踝及后足功能评分,使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两组踝关节恢复状况,该量表总分100分,满分100分,其中,对线10分,疼痛40分,功能5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two groups[n(%)]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手术时间(min)72.47±9.13 44.53±7.35 15.991 0.000住院时间(d)7.27±1.27 4.53±1.71 8.535 0.000骨折愈合时间(d)124.35±15.63 91.95±10.87 11.416 0.000

2.3 两组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nkle and hind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nkle and hind foo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治疗后67.35±7.85 89.76±4.61 16.513 0.000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治疗前29.34±8.00 28.54±8.32 0.465 0.322

3 讨论

内踝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因为踝关节生理结构特殊,自身担负重要角色,结合解剖复位效果,决定骨折治疗结果,这是现阶段手术复位比较合理的治疗途径。治疗中需要解剖复位关节面,当处置不恰当,术后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不利踝关节功能正常发挥。在站立及运动过程中,踝关节承受比自身更重的重量,距骨于踝关节中准确匹配是负重前提条件,准确解剖复位踝部骨折,这对骨折治疗结果影响较大[4]。

Ebraheim等[5]研究中分析了112例内踝骨折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以内踝骨折线的解剖形状为依据,把内踝骨折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横型骨折、垂直型骨折、斜型骨折、混合型骨折,同时认为一般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内旋后外旋型和横型骨折相关;一般旋后内收型和垂直型多相关;一般旋前外旋型和斜型骨折相关,但混合型并未给出明确的损伤类型。从研究情况看,距骨向外移动1 mm,胫距关节面和地面接触面积会缩小42%,使得踝关节承重关系发生很大改变,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所以,当前通过手术治疗移位的内踝骨折是一种不错的手段[6]。Ebraheim等[7]研究指出,对以上四种不同类型骨折,采取四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即拉力螺钉、张力带、钢板及克氏针等,从结果情况看,拉力螺钉是治疗斜型内踝骨折比较不错的手段。

现阶段临床普遍采用克氏针、空心螺钉及钢板等内固定材料,这些材料均能较好地用于治疗内踝骨折[8]。空心螺钉较为坚硬,不容易发生形变,患者负重不会发生断裂情况,具有不错的固定效果,但使用无头设计的空心螺钉由于用作埋头,较好地保护折端四周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9]。埋头设计的无头空心螺钉节省成本,可经皮复位骨折及较少进行软组织剥离。

微型锁定钢板可稳定牢固进行钢板螺钉固定,满足人体力学及需求,短时间固定,快速愈合,以踝关节内侧切口,围绕内踝尖,充分扣除骨折断端,并不存在神经界面,手术区较为安全,同时查看三角韧带深层,确保不会出现三角韧带深层漏诊情况[10]。而操作一定要符合AO原则,与空心螺钉手术相比,操作复杂,不利节省治疗费用,不提倡推广使用。微型锁定钢板操作受到经济及操作复杂性的影响,无头空心螺钉手术更易在基层医院推广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斜型内踝骨折,均能可靠固定内踝骨折,不会存在明显并发症,短期内踝关节功能较好。

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及治疗后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明显较高(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但两组治疗前踝及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斜型内踝骨折比无头空心螺钉治疗更具疗效,比较可靠,手术时间短,出院时间早,愈合快,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前踝及后足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良好复位,近期踝关节功能并未存在显著差异,而随访时间不久,后续疗效还需逐步观察。

综上所述,微型锁定钢板用于斜型内踝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比无头空心螺钉治疗更具价值,容易操作,节省成本,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踝骨内踝空心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地球是空心的吗?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空心人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空心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