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实施

2019-01-07 01:37房增寿刘红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核心竞争力中职学校

房增寿 刘红伟

摘  要 提出打破学科局限,以模具职业需求为导向,运用大赛训练模式,糅合模具相关的多门课程核心点,构建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经过验证,切实有效。

关键词 中职学校;模具;技能大赛;核心竞争力;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56-03

1 引言

教育部引领的省、市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在就业时供不应求,而普通学生就业时相对缺乏竞争力。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以相对低的成本拉近普通学生与大赛学生的差距,提高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每所中职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本团队在多年全国大赛(金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将大赛成果进行转化的思考,提出打破学科局限[1],以模具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运用大赛训练模式,将模具相关的多门课程核心点进行糅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经过验证,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2 大赛成果提炼

近几年全国模具技能大赛典型赛题分析  每年国赛模具赛题较上年均有较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赛题考查的核心技能和基本能力不变。本团队把每年的赛题考核点一一列举出来,经过总结提炼,结合企业岗位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核心技能点。模具的模块组成如表1所示。

核心竞争力以及获得途径分析  表2所示为大赛学生基本素质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比赛考验的更多的是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平时训练过程中引入企业7S管理标准,做到人的规范化及地、物的明朗化,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训练模式分析  打破学科局限,以模具职业为导向,将模具相关的多门课程核心点糅合在一起,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把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必须要掌握的核心技能点整理成若干的基础训练项目。项目训练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涵盖多个方面,如CAD绘图、零件三维建模、模具零件设计、数控铣削、模具钳工、注塑工艺、测量检测等。项目先由教练讲解理论、亲自示范操作,强调注意问题及技巧;然后由学生单个项目练习、教练监督,直至在短时间内达标完成,再进行下一个项目。

每个项目训练过程严格控制时间,比赛有时间限制,训练更应严格把控时间,在每个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强化训练缩短时间。

质量意识与时间观念  学生进入大赛团队,首先培养质量意识[1],其次就是建立时间观念。在大赛团队的第一天,就必须知道每操作一遍都必须达到最高的质量标准,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高质量,其余的都不合格。其次必须知道时间就是生命,高效才是王道。是不是真金,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来证明。在大赛团队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技能点都在时间的计算之中(每一刻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均可通过记录查到)[2],都在实现学生的自我精益管理。表3记录了学生小组在大赛团队的瞬间。

3 成果转化

形成新教材  根据传统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全国技能大赛成果打破学科局限,以模具职业为导向,将模具相关的多门课程核心点糅合在一起,凝练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模块项目,形成大赛成果转化教材。教材共11个模块20个项目,合计192课时,如表4所示。

新教材理念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职业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中的每一个任务均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机床加工中常用的技能点,按照演示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实施。小任务细化、具体、可操作性强、易于评价,多个小任务合成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和模块环环相扣,便于学生学完形成技能体系,对技能掌握由量变到质变。教材由易到难分成11个模块20个项目,按照“问题导入(引入任务)—教师演示(示范操作过程)—重点提示(强调重点注意事项)—学生练习(小组组长负责每个学生训练)—计时通关(按评分标准检测评分)—挑战极限(强化训练,获得优秀)—组间协同(组间比较,控制项目时间)”的实施步骤,直接在车间设备上开展一体化教学。

这样,每次任务都有测试,考核技能像游戏通关,时间把控严格(如限定3分钟,3分钟做完算合格,2分20秒算优秀,超过4分钟不得分;不合格,练好可以重测,但每重测一次就扣10分),项目简单易做,根据项目完成时间划分等级评价项目成绩,及格容易,优秀很难。挑战极限、冲击优秀,刺激学生的好胜心。

强化训练时间紧、测试严格,课堂利用效率高,学生精神紧绷,无私心杂念,参与度高。学生练习划分小組,采用组长负责制,不仅评价个人成绩,还要评价小组成绩,以先掌握学生带动后掌握学生,互帮互助。同时,每一个学生每一刻在操作什么、操作怎么样,均可通过时间记录查到,对接模具职业的工作责任。

增加技能抽测检验环节,安排学生根据抽到的题目,小组讨论,自主完成项目的内容,以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材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精益求精、职业素养、习惯养成内化其中。评价标准对接7S评价体系,职业素养对应知识、技能、安全和习惯,贴近了模具的职业教育。

评价方案  依照模具职业素养的标准和企业岗位能

力[1],结合课堂实际需要,采用计时通关、挑战极限、组间协作等方式,制定职业素养检测标准,如表5所示。

4 结语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上课状况较传统课堂高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明显增强。学生实训都在紧张而积极地练习,相互交流操作方法,争取自我提高,同时兼顾组员共同提高、完成项目。考核通过的学生有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满足感。课堂秩序良好,实训场所卫生干净,设备保养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刘婧婷.王继平:职教战线要务必准确理解和把握“职教20条”[DB/OL].[2019-04-23].http://jx.people.com.cn/n2/2019/0423/c186330-32871381.html.

[2]房增寿.运用信息对称机制 加强对中职学生行为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7):22-23.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核心竞争力中职学校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德育工作浅谈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