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

2019-01-07 01:37魏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实验数学素养合作学习

魏芳

摘  要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关键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小实验;小学数学;数学素养;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76-03

1 前言

小实验是现阶段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新兴的一种方法。小实验是学生按照预定的方案自己动手操作,经过探索、发现、分析等思维活动,最后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验,且能够主动合作交流,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实验等能力。因此,小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日益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2 数学小实验的应用价值

运用数学小实验教学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单一且被动的学习方法,使其积极学习,主动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构建符合自身能力的认知结构。

运用数学小实验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以及规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

运用数学小实验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1]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于生活中,而小实验就是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桥梁,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小实验认识数学的价值。

3 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

利用数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小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主要利用学生了解的生活现象、感兴趣的具体内容等设计实验,对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增强其形象性特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做蒜头发芽的小实验,如图1所示,观察并且记录蒜叶生长情况。

蒜叶的生长虽然比较快,但是每天的生长尺寸较小,学生在记录实验数据时需要使用毫米这一单位。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基本知识,了解毫米和分米等微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同时,在记录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毫米和分米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且体会到小实验的乐趣,了解实验数据的意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积极投身于数学小实验教学中,实现教师激活数学大课堂的教学目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利用數学小实验演示数学规律  数学规律具有明显的抽象性、普遍性、代表性以及概括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小实验演示数学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深化对数学结论的理解,从而正确掌握知识。

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一元硬币设计小实验,即在硬币上滴水滴,记录在水滴不外溢的情况下,每次最多能够滴多少滴。在这个小实验中,学生了解到:每次记录的数值虽然有可能不同,但有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每次的最多滴水的滴数在这个数值上下浮动。

这样的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有很强的趣味性,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实验的随机性,与知识点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从中掌握数学规律,强化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其数学素养。

利用数学小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只有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数学小实验的工具多种多样,便于学生在小实验中经历数学知识的观察、分析、推理、想象以及验证等过程,能够实现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以及可视化,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三角板指导学生计算三个内角度数之和,由此使学生产生疑惑,思考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而后,引导学生从纸板上剪下三个不同的三角形,使其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式初步形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想法,并且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接成平角,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正确认识三角形内角和。

这个小实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学生经历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并且积累探索数学的经验,感悟归纳数学的思想方法,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可见,教师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需要合理设计和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利用数学小实验感悟数学方法  在亲身体验中能够掌握知识,在实践应用中能够形成数学方法。运用小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拉近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小实验中,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从而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2]。

以“圆柱的体积”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圆柱体容器和土豆进行实验,即在圆柱体容器中加入一些水,测量此时的液面高度并记录;而后选择适量的土豆装入其中,使水没过土豆,再次测量液面的高度,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这个实验结构合理、步骤明确,可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验经验,转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发挥数学小实验的价值,激活数学大课堂。

利用数学小实验组织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实验组织合作学习。如在“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如图2所示,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计算其表面积。具体要求:学生思考表面积的基本含义;分析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在现有工具和知识的基础上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学生根据圆柱由两个底面与一个侧面组成,且底面的两个圆相同的特点,明确表面积的计算思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量出两个底面圆的直径,计算其面积。

小实验中的难点是计算圆柱侧面的面积,学生会尝试将侧面剪开,使其变为自己掌握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而后结合两个底面圆的面积进行计算,最终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数学小实验组织合作学习,可有效激活数学大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利用數学小实验有效运用数学知识  运用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数学的重视度更高,而对用数学重视度较低,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符的背景,也就无法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3]。数学小实验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的场景,为学生构建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积累运用知识的经验。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小实验。

首先,设计小实验学习数学。教师准备好树叶、教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讲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周长如何计算,而后指导学生通过测量等方式得出周长。

其次,设计小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测量正方形或是长方形餐桌的周长等,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测量的要点,从而保证周长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在测量中初步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为更加深入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利用数学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在运用数学小实验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的优点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出思维死角。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小实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知识。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是人们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面对这样的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有效阐述知识的本质,学生理解也不够透彻。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单纯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小实验,将正方体放入装满水的水杯中,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溢出的原因。再提问:如果将正方体换成大小不同的其他正方体以及长方体,溢出水的量是否相同?而后提出体积的概念。

在小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使用过多的语言描述,而是通过实验现象解释体积概念,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抽象的知识,使学生在实验中自己体验和感受体积的含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实验深化教学。小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掌握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教材、家长以及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思维的发展本身就是从形象转化到抽象,而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通常以直观的工具材料为依托,对知识学习和理解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对问题的思考一般停留在表面,很少能够分析其本质,导致学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其了解知识的本质,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小实验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实际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小实验时应考虑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等。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例谈小学数学实验的开发与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8(Z4):7-9.

[2]王斐.小实验 大用途:课堂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2):23-24.

[3]张加龙.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生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140-141.

猜你喜欢
小实验数学素养合作学习
利用微型实验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快乐
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