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研究

2019-01-08 07:06郑永瑞
关键词:低水平市域养老保险

□郑永瑞 刘 丽

[内容提要]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研究,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测算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之后通过ArcGIS10.2软件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划分为三类,发现三类区域的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差异较大。基于此,文章从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低水平区域农民增收、拓宽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渠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进行,这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农民养老问题作为“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的基本民生问题。以安徽地区作为研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的对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四十年前,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以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实践把中央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落实在江淮大地具有特殊意义。二是,安徽省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相对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这关系到安徽省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否解决,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发展总要求为落脚点对于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研究,是解决新时代安徽省“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二、文献综述

很多国内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已经注意到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但是真正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已有对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的研究成果大多基于理论与政策建议上,实证探究较少。理论与政策分析方面,李迎生[1](2002)、吴永红[2](2002)、张国平[3](2007)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选择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随后王义龙[4](2010)、于建华[5](2016)、李文军[6](2017)也认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其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上的差异。实证分析方面,辛飞[7](2015)通过泰尔指数法对我国东、中、西区域的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进行测评,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上的差异是形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曲卉竹[8](2014)通过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综合水平以及各因子水平,认为形成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区域在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其次是人口结构和制度政策方面的差异。

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较早,并不像我国有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基本上都已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发展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因而专门研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问题相对较少,其中有关区域差异性的研究则更少,对于养老保险水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养老金最优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最具影响力的是Martin Feldstein[9](1985)通过研究不同人口结构条件下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证明养老金最优水平与稳态人口增长率、生产率和资本边际产品相关。之后Helmuth Cremer[10](2000)则认为养老金最优水平受经济和人口因素影响较小,主要是受政治因素影响。Lorenzo Corsini[11](2015)认为如何确定养老金最优水平要特别关注信息成本、收入、偏好和强制性补充养老金的最优缴费率计划的作用。Jennifer Alonso-Garcia[12](2016)认为尽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风险对欧洲国家的养老金最优水平的影响超过了人口风险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因素仍是长期养老金领取者与工作年龄人口的比例。Humberto Godinez-olivares[13](2016)通过非线性动态规划设计养老金最优策略,认为养老金最优水平与缴费率、退休年龄、寿命波动和工资增长相关。

三、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测评

(一)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针对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测评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层次性等原则构建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因素各地区不尽相同,因此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使用的主要变量以及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实际状况,选取了从X1到X11这11个指标,以求全面地反映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具体见表1。

表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与测评方法

1.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

表1中的指标体系从《安徽统计年鉴2017》、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农村合作办公室中按统一口径提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对2016年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指标数值做因子分析,数据已预先进行正向化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指标的不可比性,具体见表2。

表2 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指标原始数据

2.方法检验与主成分提取

判断表1中的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通过SPSS20.0软件自带的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选项进行。KMO是取样切当性量数,当KMO值大于0.6且越接近1时,表明变量之间的共同因子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P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3中的KMO值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都符合上述标准,所以文章选取的11个指标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3 KMO与Bartlett检验

11项指标通过检验后进行主成分提取,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抽取主成分,根据表4第一行和第二行可以将11个指标划分为2个主成分(F1、F2)进行研究,理论上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不低于80%,表4中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225%,说明抽取的2个主成分对11个指标的变异程度具有的较强的解释力。

3.显著负载指标与公共因子命名

从表5可以看到,F1负载指标: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农村人口比重、人均缴费额、人均给付额、农村养老保险系数值,这些指标主要描述安徽省市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农民最低生存需求的水平,命名为“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F2负载指标: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参保率、制度抚养比,这三个指标反映了安徽省市域农村人口结构状况和农民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状况,命名为“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

表5 旋转成分矩阵

(三)测评结果

1.构建综合评价函数

表6是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据此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共因子得分的函数表达式,在表达式中各个变量已经不是原始变量而是标准化变量。表达式如下:

F1=0.176X1+0.043X2-…+0.182X11

F2=-0.064X1+0.150X2-…-0.093X1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公式为F=(55.925F1+27.300F2)/83.225

表6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2.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

根据公式计算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各公共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如表7所示。

表7 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各公共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四、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概况及成因

(一)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概况

基于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排名情况,通过ArcGIS10.2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划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水平型。综合因子得分区间在0.159521-1.262540分之间,共4个市域单位。第二类,中等水平型。综合因子得分区间在-0.636259-0.159520分之间,共8个市域单位。第三类,低水平型。综合因子得分区间在-1.067910-0.636260分之间,共4个市域单位。结合表8和图1,可以看出: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的市域呈现向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片区集聚特征,这4个市都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中等的市域分布最为广泛,在高水平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且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低的市域基本分布在安徽省沿边地区地处于安徽省经济的边缘地带,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落后。

表8 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类型划分

图1 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空间集聚图

(二)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成因

1.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区域差异

三类区域在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折线图如图2所示,结合表9和图2可以看出:安徽省三类区域在经济与制度保障水平上差距较大,第一类区域的合肥、芜湖、铜陵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市域。第二类区域只有淮北、蚌埠、宣城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为正,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类区域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对农业依赖严重,但其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水平高于第一类区域。第三类区域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全部为负值,尽管各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水平处于全省较高位置,但各市处于安徽省经济的边缘地带,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落后,导致了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较低。表9中已对三类区域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可以看出与对应各市的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顺序大体相同,与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农村人口比重的顺序几乎相反,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市域,如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其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也越高。相应地,经济发展水平欠缺的市域,如六安、宿州、亳州、阜阳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也相对落后,这说明各市的经济基础决定其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水平。通过比较表9中三类区域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的平均值也可以发现,这三类区域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的平均值排名与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排名情况一致,说明经济与制度保障水平上的差距是导致三类区域间农村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使三类区域间的差异更直观地表达出来,现将三类区域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采用自然间断点方法进行分级以空间表达,如图3所示。结合表9和图3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市的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水平的分布状况和综合水平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同,但也有例外:如原第二类区域的黄山得分排名下降至第三梯队,淮北得分排名上升至第一梯队。

图2 2016年安徽省三类区域农村养老保险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

表9 各类区域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分值和各指标原始数据

图3 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经济与制度保障因子得分空间集聚图

2.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区域差异

结合表10和图4可以看出:无论是安徽省三类区域内部还是区域之间,在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上的区域差异都是显著的。第一类区域的马鞍山的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市域,第二类区域的黄山、池州得分紧随其后。马鞍山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均排在全省第一,说明其农村人口结构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较少,养老负担相对较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面临巨大的压力。黄山、池州的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工作较困难,农民的参保意愿不是很高,且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较高,农村养老负担较重。第三类区域在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分布上较为平均且均为负值,主要是由于第三类区域各市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均在全省排名靠后,农村养老负担较轻导致的。通过比较三类区域的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平均值可以发现,在第一类区域的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平均值最高,而第一类区域中因子得分高于这一平均值的只有马鞍山、芜湖,其中马鞍山得分最高,因此马鞍山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第一类区域的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第一类区域的合肥、铜陵的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较低甚至低于第二类区域的平均值,主要是由于合肥、铜陵的农村养老负担较轻导致的。

表10 各类区域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分值和各指标原始数据

为了使三类区域间的差异更直观地表达出来,现将三类区域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采用自然间断点方法进行分级以空间表达,如图5所示。结合表10和图5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市的农村养老保险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水平的分布状况与综合水平的分布状况相比有很大差异,如原第一类区域的合肥、芜湖得分下降至第二梯队,铜陵得分下降至第三梯队,原第二类区域的蚌埠、滁州、安庆、淮北得分下降至第三梯队,黄山得分上升至第一梯队。

图4 2016年安徽省三类区域农村养老保险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

图5 安徽省各市域农村养老保险人口与制度支撑因子得分空间集聚图

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形成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因此,要想促进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加快低水平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低水平区域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其宿州、亳州、阜阳成为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米”字型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捺”,其六安作为皖江带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西移的重要轴心,在承接东产西移的同时迎融中部崛起的黄金机遇。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低水平区域必须通过加大改革创新、主导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措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其次,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坚持走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区域协同发展道路,加快高水平区域都市群战略升级,带动中等水平区域、低水平区域板块的发展。要打破区域分割,高水平区域都市圈要实现由“规划圈”变为“协作圈”,探索和构建南北结对合作的互惠共享机制。

(二)促进低水平区域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安徽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做好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点。首先,促进低水平区域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发展新动能。大规模推进低水平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建设低水平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深入挖掘现代农产品市场需求,发展现代特色农产品,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关行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优化低水平区域农业从业者结构,建设创新型、知识型、技能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其次,加快低水平区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低水平区域需要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鼓励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如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拓宽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渠道

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很大,因此养老保险政策应当与收入分配政策协同发展,低水平区域需要拓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渠道,缩小与高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差距。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基金投资主要局限于国内银行存款和国债等低风险和低收益工具,从而造成其投资收益低下,无法实现经济增长与农村养老基金增长同步发展。面对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迫切性和资本市场的政策性,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票领域及商业保险市场是必然的,可通过快“转”缓“行”的策略实现。因此,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可以先将其主要投资于社会服务、医疗服务、金融债等风险性较小、收益性较高的行业,然后循序渐进提高其农村养老金入市的水平,投资股票及商业保险应该遵循"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原则,投资比例不能过高,要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猜你喜欢
低水平市域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新课标下中低水平学生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样品中低水平铀同位素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低水平PEEP通气模式在肥胖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中的应用效果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现代化的低水平战争——两伊战争的特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