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养殖的必要性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019-01-09 06:29杨姗霞李旺东
猪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猪群

王 腾,杨姗霞,李旺东,陈 辉,2

(1.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随着规模化养殖进程的加快,我国畜禽养殖实现了由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过渡,规模化猪场发展的进程尤为迅速。但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近年由于过分追求集约化生产带来的效益,而忽略畜禽本身的健康,导致疯牛病、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等疾病的肆虐,给畜禽生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因而人们不得不重新重视福利养殖在畜禽生产中的必要性。众多学者倡导福利养殖是国际贸易的需要、动物源性产品安全的需要、畜禽健康的需要、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需要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文章就福利养殖在畜禽生产中的必要性以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加以综述,以期阐明福利养殖对养猪业的促进作用。

1 动物福利的概念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应满足动物的三个需要,即维持生命的需要、维持健康的需要和维持舒适的需要。国际上普遍认为动物有五大应享自由,即生活舒服的自由、享有不被饥饿的自由、无惊恐和哀愁悲伤的自由、不受疾病痛苦伤害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这也是动物福利的五个基本要素。这就要求人们在畜禽饲养管理、宰杀、运输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应激,不虐待动物,动物活着应该让其感到快乐,死亡时能减少痛苦,尽量满足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需求、维持机体健康的需求和维持生活舒适的需要。所谓动物福利,并不是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而是要人们进行合理地利用动物,尽力保证动物的权利享有,遵循动物福利的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 fi nement)。因此人们在畜禽生产中要关注畜禽本身的福利,减少人为添加的不必要的苦难,禁止虐待畜禽,促进畜禽的健康发展。表明关注畜禽福利,最终的受益者仍是我们人类本身。

2 福利养殖的必要性

2.1 国际贸易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保护动物和人道主义口号的提出,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壁垒为全世界所关注。许多国家开始对此开始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在畜禽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给予一定的福利方可进口。这有过法国的例子,法国拒绝乌克兰的一批经过60多个小时运输的生猪进口,理由是在长途运输中没有考虑让生猪休息,没考虑生猪的福利。美国为了向消费者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启动了 人道养殖认证 标签,要求畜禽产品生产者应文雅、公正、人道地对待畜禽,否则不予以认证。表明人们对动物福利越来越重视,其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动物福利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国家畜禽产品走向国际的必然选择。

2.2 动物源性产品安全的需要

众多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福利养殖可以提高动物源性产品的安全性。在猪只运输中容易使猪产生应激,研究表明非混合运输(动物福利)可以减少猪只活动,与混合运输相比,非混合运输可以降低猪只间打斗以及猪血浆皮质醇水平,提高猪肉的安全。不合理的屠宰方式会使畜禽发生强烈应激,导致PSE与DFD肉的产生,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另外不注重畜禽健康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使得畜禽处于非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动物源性产品中大量残留药物、毒素、重金属等,不仅危害畜禽本身,同时给人们的健康也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前些年 双汇瘦肉精 等事件就是教训。因而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动物福利在畜禽养殖中的必要性,最大限度给予畜禽福利,不仅可以提高动物源性产品的安全,更是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2.3 畜禽健康的需要

良好的福利养殖可以保持畜禽良好的健康状态。群体饲养时容易造成猪只间争斗(咬尾、咬耳)等而造成伤口感染,Barnett J L等研究发现,通过扩大围栏、选择天黑后分组、自由采食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母猪间的打斗,从而减少受伤。说明给予动物福利可以有利于畜禽维持健康,而忽略动物福利会给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带来危害。

2.4 科学研究的需要

动物处于长期惊恐、饥饿等非福利状态下,会导致其生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而在这样的动物身上所得出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会令人质疑。因而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要重视动物的福利,及时改善动物的环境、饮食等非福利状态,让其处于最佳状态,此状态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均稳定,因而得出的数据更具有效性以及让人更好地信服。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动物福利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充分树立动物福利的理念,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健康人格。所以在科研教学过程要充分重视动物福利,这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

3 福利养殖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3.1 提高猪群生产性能

改善猪群的栏舍环境、面积等非福利状态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杨红梅研究了福利化饲养条件下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21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仔猪40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饲养,试验组福利化饲养(纵向负压通风、水帘降温等措施),比较日增重和料重比,结果发现试验组仔猪增重77.47 kg,高于 对 照 组 的 66.65 kg(P< 0.05),同时试验组的料重比(2.58: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P<0.05),最后试验组的经济效益每头多盈利83.49元。同时有研究表明,当猪群处于非福利状态(应激等)时生产性能会显著下降,谭磊等研究发现冷应激会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料重比,表明冷应激会降低仔猪的生产性能;而Carroll等发现生长猪遭受冷应激后日增重会显著降低(P<0.05)。

给予繁殖母猪良好的福利,可以有效地发挥其生产(繁殖)性能。美国谷物协会发现对分娩3 d母猪实施自由采食与按75%限饲相比,自由采食组母猪体重损失(15 kg)显著低于限饲组体重损失(24 kg),同时21日龄仔猪窝重和日增重以及母猪断奶14 d发情率显著提高(P<0.05)。过早断奶(非福利状态)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带来消极影响,研究发现在14 d以前断奶的母猪胚胎成活率只有50%~60%,且胚胎重量和子宫长度显著降低(P<0.05);而保证母猪福利,采用21 d以上断奶的母猪胚胎成活率与14 d以前断奶相比提高了10%~20%。

因而表明保证猪群福利有利于提高猪群的生产(繁殖)性能,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养猪生产中要实行福利养殖。

3.2 改善猪肉品质

生猪饲养过程中注重猪的福利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李治培报道圈养(福利养殖)有利于保持巴马香猪的肉质肉味。商品肉猪在长途运输、不当屠宰等非福利状态下,会使肉猪的生理和行为发生剧烈变化,导致PSE肉与DFD肉的产生,从而降低肉品质。吴红平等认为猪安乐死有助于最大限度保存肉质中的肌糖元和一些风味物质,同时可以缓冲肌肉pH,保持肉色和系水力。Gajana等研究了宰前动物福利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运输时间过长以及密度过大会显著降低宰后肌肉的pH,增加猪肉解冻损失(P<0.05),增加PSE肉发生的几率。表明在养猪生产中要注重猪群福利,尤其是宰前的福利,因为宰前福利的好坏会对猪肉品质有很大影响。

3.3 改善猪群的健康

创造健康舒适的养猪生产环境 ,重视饲养过程猪只的福利,有利于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改善猪群的健康。王继华等研究了自由采食与限饲对妊娠母猪便秘的影响,结果发现自由采食组妊娠母猪的便秘发生率仅为8.33%,而限饲组妊娠母猪的便秘发生率高达75%。众多研究表明,不良的猪舍环境会对生长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尹国安研究了丰富型垫草(福利养殖)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丰富的垫草可以改善生长猪的免疫功能,血液皮质醇水平降低,应激产生减少,且不会对生产性能产生负作用。Jarvis等也研究了有无垫草对母猪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垫草组分娩母猪血清中皮质醇水平低于无垫草组,表明垫草可以改善分娩母猪的免疫能力。表明重视猪群的福利,进行福利化养殖有助于改善猪群的健康。

4 小结及展望

动物福利与畜禽的生产水平息息相关,与生产效益和消费者的利益相辅相成。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所暴露出的一些畜禽福利问题(饲养员踢打畜禽等),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福利养殖在畜禽生产中的必要性,因为福利养殖是国际贸易的需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需要、畜禽健康的需要、改善畜禽生产性能的需要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福利养殖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它可以改善猪群生产性能、肉品质以及维持健康,是提高猪场效益的必要措施。随着动物福利观念深入人心以及畜牧生产者对畜禽福利的重视,将会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和畜禽传染病等重大危害。综上,养猪生产者要充分重视猪只福利,尽力改善猪只环境与营养,善待猪只,进行福利养殖,如此方能有效地降低养猪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养猪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略。(若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养猪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