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53靶向调控GALNT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2019-01-09 07:35徐启英郭桂兰任玉环李学静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孔板划痕荧光素酶

徐启英,左 英,郭桂兰,任玉环,李学静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青海 西宁 810001)

microRNA(miRNA)是一种可以结合在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3′-UTR)的小RNA分子,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或抑制其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现有研究表明,很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都与miRNA的失调有关。最近发现miR-153与很多癌症都密切相关,如乳腺癌[1]、结肠直肠癌[2]、食道癌[3]、胰腺癌[4]、胃癌[5]、非小细胞肺癌[6]、卵巢癌[7]等。因此它被当做癌症的潜在目标基因[8-10]。

已有研究显示,miR-153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中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因此研究其对宫颈癌的抑癌机制有一定意义。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ALNT7可能是miR-153的靶基因。GALNT7是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中的成员,是催化O-聚糖合成第一步的酶,O-糖基化与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黏附等功能密切相关。

本研究探讨miR-153(microRNA-153)靶向调控GALNT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与试剂选择

宫颈癌细胞系Hela、C-33A购于ATCC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于Gibco公司。miR-153、miR NC购于TaKaRa公司。脂质体购于ThermoFisher公司。GALNT7、GADPH抗体及HRP标记二抗购于SIGMA-ALDRICH公司。双荧光素酶检测报告系统试剂盒购于Promega公司。

1.2 miR-153对GALNT7靶向作用的验证

采用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53对GALNT7靶向的作用。将Hela、C-33A以2 ×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参照Lipo2000(ThermoFisher公司)的说明书进行细胞转染操作。转染分组:pRL-TK/pMIR-report-3′UTR/miR-153组、pRL-TK/pMIR-report-3′UTR/miR-NC组;pRL-TK/pMIR-report-3′UTRm/miR-153组、pMIR-report-3′UTRm/miR-NC组。pRL-TK质粒表达海肾荧光素酶,pMIR-report-3′UTR为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非突变质粒载体,pMIR-report-3′UTRm是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突变质粒载体。Hela、C-33A细胞转染48 h后,用裂解液提取蛋白,利用荧光素酶试剂盒进行操作,向孔板中依次加入LARⅡ和stop/glo,前者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后者检测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海肾荧光素酶活性×100%。

1.3 细胞培养和转染实验

Hela、C-33A细胞需要在37 ℃、5%CO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用胰蛋白酶将两种细胞消化后,将其浓度调整为3×105/mL,取出1 mL接种至6孔板中,恒温(37℃)培养24 h,将接种的细胞分为三组:control、miR-NC和miR-153组,参照Lipo3000(ThermoFisher公司)的说明书进行细胞转染操作。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将Hela、C-33A细胞分别接种于24孔(3×104/孔)中,培养24 h后,参照Lipo3000说明书进行转染操作。分为control、miR-NC、miR-153组。Hela、C-33A分别转染48 h后,将收集的细胞裂解后提取mRNA,利用反转录试剂盒进行反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反应条件为95 ℃ 30 s,95 ℃ 5 s和60 ℃ 30 s,40个循环后,进入熔解段(95℃ 15S,60℃ 30S,95℃ 15s),反应终止。用2-ΔΔCt计算GALNT7 mRNA的相对表达量。

1.5 免疫蛋白印迹实验

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用RIPA裂解液裂解,裂解的蛋白用BCA定量,进行SDS-PAGE电泳(恒流35mA、1h)。经凝胶电泳分离后,将蛋白半干转至 PVDF膜上(20V,1h),用含5%脱脂奶粉的TBS进行封闭。用一抗(兔抗人GALNT7、兔抗人GAPDH抗体)在室温下孵育2 h、TBST洗膜(3times×5min);用二抗(羊抗兔HRP)在室温下孵育1 h、TBST洗膜(3times×5min),以ECL显影。使用软件测定条带灰度值。

1.6 CCK8增殖实验

两种细胞转染24、48、72 h时,分别以1×104/孔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后,每孔中加入10 μL CCK8试剂,继续培养4 h。将细胞从培养箱取出后,用酶标仪检测各孔的OD值,每组实验重复3次。

1.7 细胞划痕实验

Hela、C-33A细胞分别接种于24孔板(3×105/孔)中,培养24 h。观察细胞,当细胞长满24孔板时,用10 μL移液器枪头进行划痕,0、24 h时进行拍照,每组实验重复3次。

1.8 细胞侵袭实验

转染48 h后,用胰酶消化Hela、C-33A细胞并计数,取1×105个细胞进行离心,用100 μL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悬浮,将细胞悬浮液接种至Transwell小室中,分为control、miR-NC、miR-153组,下室中加入600 μL含血清的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24 h后,用PBS洗5min,弃去PBS,用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再用0.1%结晶紫溶液染色,用棉签将小室的上层细胞擦掉,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每组实验重复3次。

1.9 统计学处理

选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数据采用mean±SD,两组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的数据采用one way ANOVA 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2 结果

2.1 miR-153靶向作用GALNT7的验证

通过生物学软件可以得出,miR-153可能靶向结合GALNT7的3′-UTR(图1A)。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3′-UTR组中,与miR-NC相比,miR-153组荧光素酶的活力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意义(P<0.05)。但3′-UTR结合位点突变(3′UTRm)之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图1B),证明miR-153已靶向结合GALNT7的3′UTR。

Figure1Therelativeactivityexpressionofluciferase

2.2 miR-153对宫颈癌细胞GALNT7 mRNA和蛋白的抑制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Hela细胞中,miR-153组GALNT7的mRNA相对表达量是0.43,在C-33A细胞中,miR-153组为0.22(图2A、B),可以看出miR-153可下调GALNT7的mRNA的表达均低于miR-NC及control组。免疫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在Hela细胞中,miR-153组GALNT7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是0.25,在C-33A细胞中是0.37(图2C、D)。均低于miR-NC及control组。由此可知,在宫颈癌细胞中,miR-153下调 GALNT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具有意义(P<0.05)。

Figure2ExpressionofGALNT7mRNAandproteinafterHelaAndC-33AcellstransfectedwithmiR-153

2.3 miR-15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将Hela和C-33A细胞转染miR-153 24、48、72 h时,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其A450值并绘制生长曲线时发现,在Hela和C-33A细胞中,与control、miR-NC组相比,miR-153组的A450值明显下降,说明miR-153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图3A、B )。

Figure3SchematicdiagramofcellproliferationinhibitionafterHelaandC-33AcellstransfectedwithmiR-153

2.4 miR-153对宫颈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经Transwell小室检测实验发现,在Hela中,miR-153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为261±9.08,其他两组的细胞数量分别为258±8.78、90±5.12 ,在C-33A中前者的细胞数为250±8.03,后两者分别为249±7.56、84±4.23,可以看出miR-153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明miR-153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图4A、B),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

Figure4SchematicdiagramofcellinvasioninhibitionafterHelaandC-33AcellstransfectedwithmiR-153

2.5 miR-153对宫颈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细胞长满24孔板时划痕,并在0、24 h拍照。结果显示,在Hela和C-33A中,24 h与0 h相比,miR-153组细胞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图5 A、C),miR-153组细胞的愈合百分数下降(图5B、D),说明转染miR-153后,细胞愈合划痕的能力明显下降,表明miR-153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

Figure5SchematicdiagramofcellmigrationinhibitionafterHelaandC-33AcellstransfectedwithmiR-153

3 讨论

microRNA(miRNA)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导致其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基因转录从而降低靶基因的表达水平[11-14]。许多文献已经证实,miRNA在癌症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宫颈癌。虽然总体存活率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有所提高[15],但结果仍然不理想。因此阐明宫颈癌的分子机制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iR-153已被证实是很多癌症的关键参与者。在胶质母细胞瘤、乳腺癌中,它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的发展。在肝癌中,它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在胃癌中,它与患者的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在结肠直肠癌中也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有关。在很多癌症中,它都是作为致癌因子或者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3-10]。miR-153在宫颈癌中的作用部分已被阐明。它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抑制宫颈癌的发展过程,并且miR-153与患者5年的存活率、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等都有关。总之,miR-153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抑制肿瘤的进展,且与很多不良结果之间有关联。因此,miR-153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尚无关于宫颈癌中miR-153靶基因的报道,因此寻找miR-153的靶基因可以作为宫颈癌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证实miR-153靶向结合GALNT7的3′-UTR进而调控其表达。结果显示miR-153对GALNT7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有显著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miR-153与GALNT7 的mRNA序列互补配对结合导致其对mRNA降解,进而抑制GALNT7的蛋白表达。在顺时转染miR-153后,用CCK8实验可以看出,miR-153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也证明,miR-153组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恶化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显示miR-153可能通过靶向调控GALNT7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最后,我们可以这样推测,下调靶基因GALNT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是miR-153抑制宫颈癌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猜你喜欢
孔板划痕荧光素酶
核电厂高压安注系统再循环管线节流孔板的分析与改进
NNM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与SND1靶向关系的验证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微观划痕的疲劳强度预测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
孔板流量计误差分析*
冰上芭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