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有界 茶无界

2019-01-09 06:35陈晓欢
贵茶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艺师父茶文化

文-陈晓欢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于我而言,茶,是一个完美的媒介。如同一条穿透山间的隧道,又如一座跨越山谷的桥梁,打破界限,沟通跨越,将我与外界连接。

生于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之乡的我,属于一个特殊的族群,安顺屯堡老汉族。一直以来,老家喝茶的方式都比较粗放,没过多讲究。记忆里,大多是铝壶煮茶或者搪瓷缸杯冲泡。

受母亲的影响,从小我就很喜欢喝茶。小时候,每到春天,母亲都会带上我们几兄妹到自家地埂边零散的茶树棚采茶。回到家后,母亲用土砂锅炒茶,我协助烧柴火,一直要忙到深夜眼皮打架。母亲炒制的茶,除了送点给亲朋好友品尝外,从不外卖,但得确保够供应自家喝上一整年。茶对年少的我来说,是妈妈的味道,是一种生活习惯。

本文作者陈晓欢

而我开启学习茶文化的旅程,得溯回2010年暑假读本科期间。在贵阳,我偶然结识了我的茶艺师父刘薇老师,优雅平和是师父给我的第一印象。师父待我如亲妹妹一般,不仅手把手地带我学习识茶、辩茶、泡茶等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将茶道精神中“和、静、怡、真”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使得我这个门外女汉子开始爱上茶文化,一点点了解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逐渐形成自己对茶的理解和感悟。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和朋友走进师父经营的茶馆,书法、国画陈列有序,装饰精美,摆设考究,复古雅致,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古风,细节之处也令人赏心悦目。就这样,瞬间把我们带入茶的世界。

对茶艺师来说,茶馆是其工作的地方,如何将经手的茶泡好,讲好关于茶的专业知识和传播茶文化,是其基本的职业素养。通过茶这个最佳媒介,主客都能共享同一泡茶,交流关于茶的感受和知识,欣赏茶内茶外的世界,增加人生趣味。

每当课少或周末的时候,我就到师父身边做兼职茶艺师。一方面,我可以跟着师父学茶、学为人处世;另一方面,我还可以自力更生,挣些学费和生活费。

在师父身边,我看了些关于茶的书籍。其中对我影响较大的,便是王旭烽老师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一部经典作品,《茶人三部曲》。这部书里关于茶的内容包罗万象,典故、历史、诗词等等,在茶界颇具影响力。这部书给予了我坚持学茶知识、热爱茶文化的信心。

在师父身边兼职的经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与茶相遇、相识、相知的慢时光。师父言传身教,用行动向我诠释了什么是“实践出真知”。

毕业三年后,我重返贵大母校管理学院读研深造。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定向为茶旅融合发展研究,查阅关于茶和旅游的图书资料成为家常便饭。在这期间,愈发感受到茶总是能够促进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带给我灵感和指引,让我思路更为明晰,令我获益匪浅。

2018年3月,我开始走访茶企。通过实地考察,与经营管理者们沟通交流,寻求促进企业发展以及带动茶农改善生活的有效做法。我主动报名参加一些茶事活动,搜集了许多第一手信息资料。

通过筛选大量的资料信息,去粗取精,梳理整个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分析发展现状和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让贵州茶旅企业发展向好的做法。这些工作促使我的视野渐渐变得开阔,不再局限于一隅。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加速成长的进程。

语有云:“千秋大业一壶茶”。在论文写作期间,我结识了聚福轩集团董事长“老茶妈”丁超英女士。之后很快我便加入聚福轩集团旗下的贵州聚福轩心茶之旅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并成为“老茶妈.凤白茶”新零售项目事业合伙人。在“老茶妈”的带领下,同时着手推进贵州“心茶之旅”茶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工作,希望创造一番事业。

人生本就是一场旅行,茶,是爱茶者的心灵归宿。我依然认为,行业有界,但茶叶,是行走的智慧之源,其能够惠及千家万户,没有特定的界限。茶缘,是一种福缘,福往者福来!

猜你喜欢
茶艺师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师父穿越啦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