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9-01-10 08:22李春荣
中国市场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企业

[摘 要]IPO是企业获取大量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企业IPO过程中,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以达到规范资本市场运行、强化拟IPO企业监管的目的。文章分析了企业IPO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对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成功上市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IPO;财务会计规范性;企业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82

1 引言

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股份向公众公开发行的行为。企业IPO完成之后,可借助资本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融资获取充足的发展资金,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我国证券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IPO过程需经过层层审核,在审核过程中,企业财务会计规范性问题、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及独立性与关联交易问题是审核被否的主要因素,阻碍着企业IPO过审。基于此点,下面从这三大要素出发,对企业IPO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企业IPO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财务会计规范性问题

财务会计是企业IPO审核的重点,从实际审核情况来看,2017年由于财务会计问题造成拟IPO企业被否的意见总数占总意见的28%,主要表现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差、会计政策使用不合法、财务报表不符合规定、财务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方面。如福州瑞芯微电子、山东元利科技存在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规范问题;重庆百亚卫生用品等公司存在收入确认流程不规范问题;西藏国策环保科技、宁波震裕科技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重庆顺博铝合金、苏州金枪新材料存在会计差错更正较多问题。以无锡市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7年9月11日報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在审核中被否,其原因在于公司存在财务会计规范性问题。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连续三年为负数,这与公司每年上千万的利润严重不匹配,且公司未对此问题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导致公司IPO审核受阻。

2.2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企业IPO被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IPO审核中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资金活动、采购业务、销售业务、业务外包、资产管理等环节存在着缺陷。根据2017年企业IPO审核情况的数据来看,因内部控制缺陷被否的企业占被否企业总数的89.7%。如雪龙集团、江苏联动轴承等公司存在着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的行为;山东玻纤集团、常州中英科技存在着通过开具无真实交易票据贴现融资行为;厦门新立基、长春普华制药存在员工通过个人银行卡收款问题;南京圣和药业、力合科技存在着销售过程中商业贿赂行为;河南润弘制药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山东元科技、山东玻纤集团存在环境保护问题;美联钢结构建筑公司存在安全生产问题等。

2.3 企业独立性与关联交易问题

拟IPO企业的独立性和关联交易问题是导致IPO审核被否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根据IPO审核规定,拟IPO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经营能力,保证企业资产、业务、机构、财务和人员独立,但是从IPO审核过程中来看,企业业务独立性受关联交易异常、同业竞争、施工外包服务、对外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对于关联交易事项而言, 企业若未能证明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和必要性,并且关联交易产生的毛利额占总毛利比重过高,则会导致企业IPO审核被否。如,某拟IPO公司与所属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并在报告期内,关联交易产生的毛利额占总毛利比重分别为42.28%、34.51%和30.82%,导致审核被否。

3 解决对策

3.1 规范财务会计工作

3.1.1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拟IPO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首发管理办法,合法合规处理各项业务,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如,企业要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针对采购、销售、研发、资金运作、工程建设等环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准确核算各项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拟IPO企业要避免出现跨期确认收入、多确认成本、账外收入过大的问题,严格按照收入确认标准和时点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收入与成本匹配,不得出现盈余管理过度情况。

3.1.2 加强财务管理

拟IPO企业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均合法合规。如,在拟IPO企业财务管理中,要重点将第三方回款、个人卡收款、无真实交易票据融资、银行贷款受托支付等方面作为管理重点,确保企业资金流与实物流一致,杜绝出现违规账务处理行为;拟IPO企业要保证财务报表中的各项财务指标匹配,尤其是现金流量指标要与利润指标匹配,若出现不匹配问题,则要检查企业核算方法是否存在选用不当的情况,在确定无不当之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战略、行业特点、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合理详细说明,消除IPO审核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3.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3.2.1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消除内部控制缺陷,满足IPO审核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要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机构权责分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政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社会责任方面,企业要履行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在合法经营方面,企业要杜绝出现销售业务中商业贿赂行为,不允许存在无真实交易贴现票据融资的情况。在内部治理机制方面,企业要规范高层决策机制,提高治理层规范运作意识,要求董事、监事和高管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章程,秉承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原则开展经济业务活动。

3.2.2 增强内部控制的可证实性

拟IPO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留下证据和证明,确保各项审核的内部控制活动具备可验证性。如,施工类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则要办理和收集齐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签字确认的相关资料,如每月工程进度表等;企业在商品发出环节的内部控制,要以审批过的出库单作为证明材料;企业在采购业务中的内部控制,要以发票、收据和银行流水作为证明材料;在业务流程控制中,企业要引入ERP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系统生成的相关报表作为证明材料,确保各项控制活动具有可追溯性;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企业要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评价,将审计报告作为证明材料。

3.3 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企业在IPO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关联交易问题,为避免因关联交易问题造成IPO审核被否,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强化对关联交易事项的控制,严格审核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不允许资金活动中出现关联方占用资金的问题,加大对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力度,对影响拟IPO企业独立性较大的关联交易做出合理详细的说明。拟IPO企业要尽量降低报告期内的关联交易毛利额所占比重,规范各项关联交易的业务流程,并且收集整理关联交易的证明材料,保證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大对重大交易事项的审核力度,尤其对于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交易事项要采取审慎原则进行决策。同时,拟IPO企业还要避免诉讼、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降低企业IPO审核被否风险。

4 结论

总之,拟IPO企业要强化自身经营管理,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财务会计工作等方面入手,使企业符合IPO审核要求,消除IPO审核阻碍,确保企业顺利踏上上市之路。企业要制定合理科学战略规划,保持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控制各项经济活动规范化运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增加企业IPO审核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张志国,路燕.关于我国企业IPO过程中财务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

[2] 孙菲菲.新三板、IPO上市:需梳理的11大财务问题[J].商业文化,2017(28).

[3] 崔鹏.IPO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和改善措施——以民营集团控股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8).

[作者简介]李春荣(198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供职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研究方向:资本运作及企业融资。

猜你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账务处理的几个关系
企业存货的管理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