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年龄可从学位上寻求“弹性”

2019-01-11 12:39范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位入学弹性

■范军

一说到小学入学截止年龄,常常会引起一些争议。8月31日前出生且年满6周岁在以前几乎是小学入学要求中一项绕不过去的关卡。家住江西南昌的吴先生最近就有这样的烦恼,他的孩子9月2日出生,生日差了3天,孩子还要再读一年幼儿园。(2月12日央广网)

小学一年级入学截止年龄到底什么时候最合适,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延续了多年。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区开始调整入学年月,降低入学年龄门槛,比如把“8月31日前出生”的入学条件修改为“12月31日出生”,将下半年满6周岁儿童纳入入学招生范围。

然而这些举措在解决老问题时又产生了新矛盾,比如将年龄放宽到12月31日,下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就会焦虑和不平。这说明,入学年月不管怎样设定,都会产生众口难调的结果,这是标准带来的问题。

笔者建议小学一年级入学条件还是坚持“时间标准”好,为满足一部分未满6周岁准适龄儿童就读需求,可以根据学位情况决定是否放宽门槛。如果学位有盈余,再按照出生年月先后次序排位,安排入学。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城市学位紧张,乡村学位宽松,所以在实行“时间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分类施策。不少乡村学校学位空余,却不敢接纳未满6周岁儿童,主要是限于政策压力。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限制上,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可将决定权直接下放至乡镇(社区)中心学校,以乡镇(社区)为单位,灵活制定弹性入学制度。

当然,小学一年级出现提前“抢跑”现象,根源在于家长不科学、不理智的攀比焦虑。设定“时间标准”只能确保程序上的公平,并不能确保实质性公平,因为儿童是否适宜入学,决定因素不是年龄,而是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程度。心智条件达不到入学要求,其实是在为难孩子。这需要家长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掌握孩子的学情,自觉克服盲目攀比焦虑。同时,学校也应当多做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从专业立场提高家长对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学位入学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入学面试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