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 待遇驱动稳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

2019-01-11 12:39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局局长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支教城区校长

■ 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局局长

2014年,保定市徐水区被确定为河北省教师校长交流试点县。五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加大改革步伐,工作中遵循政策引领,依编而定,待遇驱动,奖惩并重,建立健全“长期交流调动调整,中期交流联盟支教,短期交流挂职培训”的交流工作机制。

协作联动,完善教师校长交流管理制度

徐水区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区情、校情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交流方案。一是强化组织政策保障。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区教育局制发《关于城区学校和区直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教交流教师管理的规定》,为推进全区教师校长交流提供了政策、组织保障。二是实施编制动态管理。我们根据教师校长交流的实际情况,实施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坚持“区管校用、总额控制、适时调整”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标准、动态管理、编随人转、人随岗动”的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每年根据生源变化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统筹测算,将中小学编制核定到校,依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余缺,测算教师校长交流数额,确保师资配备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三是统筹学段同步推进。全面统筹推进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交流工作,实现了学段、学科对应交流,优秀、骨干教师优先交流,城乡、校际之间区域交流,促进各学段师资的均衡配置,确保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整体性与延续性。四是严格奖惩措施。区教育局将教师校长异校交流(支教)工作经历,作为其任职、兑现职务工资、评选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对列入年度交流范围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交流的,通过组织程序调整工作岗位,同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资格,当年年度考核、师德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待遇倾斜,健全教师校长交流激励机制

我区充分用足用好政策,认真落实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关要求,坚持越往基层,待遇、地位越高的导向,稳步提高农村教师、校长待遇,努力畅通农村学校教师上升途径,让农村优秀教师成长有目标、进步有台阶,引导城镇教师向农村合理流动。一是政府补贴向农村倾斜。在教师绩效工资外增设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根据距城区远近程度每人每年补助540至2700元,寄宿制学校教师津贴、班主任津贴每班每年分别达到2000元。及时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根据工作年限每人每月补贴200-440元。设立教师校长交流专项经费,城区教师校长到农村学校交流的,除享受当地农村教师津贴外,单独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二是职称评聘向农村倾斜。在落实中高职教师评聘比例控制的同时,按照政策,坚持评聘条件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逐年提升农村中小学中高职教师比例。按照“即评即聘”的原则,及时兑现农村教师和有支教经历的城区教师职称工资,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指数。三是评先评模向农村倾斜。在评选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时,向农村倾斜,城区教师参与评选必须具备支教经历。专门设置“优秀乡村教师”“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每年表彰30名长期勤勉敬业、耕耘奉献的乡村教师、校长典型,并奖励每人2000元。四是交通、住房向农村倾斜。高度重视偏远学校教师的交通问题,积极协调公交公司,通过保障公交早晚班车解决了有困难的支教、交流人员的交通问题。投资1000万元为边远学校建设6个教师周转房,解决家庭较远教师和交流教师生活困难的问题。

创新模式,拓宽教师校长交流方法途径

我区积极探索教师校长交流方法与途径,逐步形成了教师校长交流的“三平台一帮扶”模式,即县域平台、学区平台、校际平台和结对帮扶。县域平台开展城镇教师离岗全职支教、“城乡牵手”等活动,推动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教师定期交流。学区平台实现学区内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在乡镇之间的定期滚动交流。校际平台引导超编学校师资向缺编学校流动,实现农村学校间合理交流。结对帮扶采取联合校、联盟校等方式对口协作交流。具体措施为:

教师层面:一是城镇教师支教。定期从城镇优质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并指导相同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二是建立联盟学校。按照“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思路,组建学区8个、教育发展联盟校18个,整合薄弱学校11所。学区、联盟校、兼并校实行统一课程安排、统一教师管理,通过优质学校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实现优质校和薄弱校的协同发展。三是紧缺学科教师流动任教。组织开展城乡间、校际间教师流动任教,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任教师和相对紧缺学科的教师,由中心学校统筹安排、跨校任教。四是开展教师“城乡牵手”活动。从农村薄弱学校挑选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影子培训,他们全程参与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并与辅导教师结对帮扶,共同提高。五是试行托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坚持以强带弱,安排徐水区第二中学托管大因学校,实现“一长管两校”,在两校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两校师资统一调配、合理交流。

校长层面:一是岗位交流。每年有计划推动基层与机关、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农村与城区、乡镇内部教育干部有序交流,实现机关与基层学校优势互补,城区与乡镇合理交流,强校与弱校均衡发展,激发教育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挂职锻炼。组织农村薄弱学校有培养前途的副校长到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校长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结对帮扶活动。分批次组织300余名校长到北京市、上海市等优质学校跟岗培训、观摩学习,拓宽校长们的视野,激发工作热情。

近年来,我区共安排1159名教师校长进行了跨乡校调整、交流,仅2018年就对435名教师和校长进行了岗位调整、交流。通过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搭建了城乡、校校联系的桥梁,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教学教研互补,一大批教师通过交流锻炼成长为全区优秀、骨干教师,达到学校与个人、城镇与农村师资发展的共赢。

猜你喜欢
支教城区校长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