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语文学科为例

2019-01-11 12:39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原则记忆

■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法的最优化,不是采用什么特殊的教学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有明确目标的安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优秀的教学法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中是会起到重要作用的。

学生自主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系统的独立思维活动而实现的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自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是说,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要指导学生学习的路径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压抑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才感到容易;指导学生学习的路径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学生才能真正开动脑筋思考。人都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其次,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的“趣”,就是教师要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用凝练而带有鼓动性的语言讲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再次,教法、练习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青少年的兴趣点容易转移,如果教师的教法或练习单调,学生就容易厌倦。而教法或练习的多样化,则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有一个适度的兴奋灶,并使它产生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最后,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它还涉及到师生双方的整个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考虑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感情因素。因此,教学活动中要切忌让学生产生受到威胁、害怕被人嘲笑的心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语言的学习。

培养兴趣原则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一客观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被该事物吸引,从而主动地、自觉地追求,实现对该事物的全面深刻的了解,遇到困难也会积极地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寻找各种解决困难的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语言的天赋。根据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每个

因材施教原则

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全班四十多个学生统一要求,就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甚至耽误某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必须因材施教。

一方面,根据学情,讲求实效,废除主观主义的备课。教师在把握好教材关之后,要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学情上,只有熟悉了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不明白什么,错误出在哪儿,教师才能真正地有的放矢,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另一方面,分类推进,个别指导,摒弃“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前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些难易结合的练习(包括口头与书面练习),鼓励学生先思考、试验、尝试、探究,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任务变成了学自己想学、想懂的知识,研究、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巡视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如此,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起来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探索之中,创造精神得以培养。

理解记忆原则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学好语文,发展学生智力不可缺少的工作。语言教学中,许多习惯用语、句式、语法等都需要牢记。“不记则思不起。”“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具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人们很早以前就把注重知识的记忆看作是思维的基础,这对现在仍有借鉴指导意义。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单靠死记硬背只会使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工具。相比之下,理解的记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首先,教师要逐步深化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密度,教、学、练、用、听、说、读、写各种训练应该交叉进行。在教学速度适当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记忆知识,而不要作点线式单项教学,最终实现整个课堂学习立体化。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原则

按照常规,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几个“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上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困生”一般求知欲较低,有时甚至对学校、对学习、对教师存在反感心理;从智力的角度看,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弱,观察力也较差,无法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遇到同学看不起或教师不喜欢时,他们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要解决“学困生”问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自尊,满腔热忱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上进心,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其次,帮助“学困生”克服成绩差的心理障碍,纠正说错了会丢面子的错误认识,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勤学苦练。再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学困生”差的原因往往还在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故而,教师更应该在这方面花功夫,培养学生的“实践独立性”(即选择有关的语言刺激而排除无关的语言刺激的能力),启发学生敢于推断或猜测,从上下文和语言情境中或从不同角度寻找句意线索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培养兴趣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畏艰辛地攻克学习上的难关。虽然“学困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成绩优秀的同学,但是只要他们坚定了信心加上苦学巧学,他们也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总之,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时间给教师,让他们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学困生原则记忆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