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9-01-11 13:30唐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于红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唐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于红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情感,在转变为社会实际行为时出现严重偏差。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知行失衡现象。那么,如何实现以知践行、知行合一?笔者谈几点策略。

1.构建真实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会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课堂上,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设计的问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既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提升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力,真正做到教学情景化、活动化,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如《承担社会责任》《文明礼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等,都适合用这种形式。

2.联系时政,联系社会。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开采利用社会资源。在以教材为纲的前提下,联系时政,补充素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舞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发展,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除了为学生提供时事热点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时事热点并进行观察分析,引领学生放眼世界,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身到时代潮流中去。

3.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正确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效果不单是一张试卷能反映的,还需通过学生的践行状况来评判。

其一,观察。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其二,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法的优势是: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便于沟通;能够灵活掌握谈话的内容、节奏和氛围;被访者不受文字能力的约束。

4.联合家庭、学校、社会构建立体化课堂。家庭是儿童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儿童天然的老师。为了和家庭密切配合,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交流教子经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促进学校和家长相互沟通。

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社会人,最终要进入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学生的品德养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督导评估。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总之,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多管齐下,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