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的向善与求真

2019-01-12 00:57扬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张世义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求真约翰小时候

文 扬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张世义

美国一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曾在全美选出了成功人士和有犯罪记录的人各50 名,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结果在收到的大量回信中,有两封信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是来自加州监狱的囚犯,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都是分苹果,一位母亲在不经意间让孩子通过说谎来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孩子违心地做出了成人所期望的“善良”行为,却最终导致这个孩子坠入犯罪的深渊;另一位母亲则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了想要得到就必须自己努力付出的道理。两位母亲对分苹果这一小事的不同处理方式竟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真是令人惊讶!

仔细想来,这两位母亲的不同行为及后果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用教育培养儿童美好品行的期望往往是一致的,但是有人采取了不符合儿童认知思维特点的“假”的方式,有人采取了符合儿童认知思维特点的“真”的方式,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大相径庭。

由此,笔者不禁开始审视起我们的学前教育。正如日本学者村井实所言:“教育是使儿童(或每个人)变成善良的各种活动。”但是我们在促使儿童“向善”的时候,却有意无意地采用了不符合儿童认知思维特点的“假”的方式,例如,我们是否总是教育孩子要“谦让”, 逼着孩子以“谦让才是好孩子”的名义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孩子并不理解为何要谦让),却较少考虑到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过度的谦让不仅会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也会强化那些经常接受谦让的孩子的“唯我独尊”意识。因此,笔者以为,学前教育中的目标“向善”要以“求真”的方法为前提。

猜你喜欢
求真约翰小时候
传承家风 求真 求美——朱玺臻小朋友的绘画追求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回到小时候
约翰·科林斯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