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2019-01-12 00:57华学健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老狼冰激凌动物

文 华学健

一、游戏前的放手

(一)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内容

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实施,教师的育儿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师成了游戏的观察者与支持者,并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将经验再现,例如,在一次大班的角色游戏“我型我秀”中,几名幼儿打破以往的服装走秀惯例,讨论起了昨天晚上看的《星光大道》。程程说:“我昨天在《星光大道》上看见×××唱歌了。”平平也紧跟着说:“我也看了,他唱得可好听了!”说完还兴奋地唱了起来。这时,婷婷说:“平平你到台上唱,我给你话筒,要唱好听点哦!我们给你打分。”程程、婷婷、浩浩搬来小椅子一本正经地做起了观众和评委。后来,他们轮流上台表演了节目,一场属于孩子们的《星光大道》正在上演。此时他们的游戏情节是丰富的、发展的,幼儿也是自主的、创造的、互相学习的。

(二)允许幼儿自主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对游戏的场地有决定权。例如,在大班的阅读区中,幼儿在地毯上摆上靠垫想象自己正坐在洁白、柔软的“沙滩”上,吹着海风、看着书,这样的改变不仅为看书的幼儿增添了游戏情趣,也大大拓展了区域的功能。在户外活动场地上,幼儿利用轮胎玩起了“骑马”“开火车”“推着冷饮车卖冰激凌”等游戏。在这里,两个轮胎叠加在一起变成了马儿,幼儿跨坐在上面,好像正在策马奔腾;四个轮胎分两处叠加起来,成了收银窗口和冰激凌贩卖窗口,两名幼儿分工合作,我收钱,你调制冰激凌,骑马骑累了的幼儿来到这里,说声“我要一个草莓冰激凌”,然后一手递“钱”,一手拿着冰激凌坐在旁边的轮胎上吃了起来。此时此刻无须教师的指导与介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支持幼儿自主准备游戏材料

在以往游戏材料的准备中,教师们精心制作的材料不一定能够长期保持幼儿的兴趣。如果能将游戏材料的准备权交给幼儿,就会发现幼儿自己选择的游戏材料往往都很简单,随处可见,几块灰不溜秋的石子、几株不知名的小草、角落里的蜗牛壳、偶然发现的小虫子等,都能让幼儿仔细专注、兴高采烈地玩上半天。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都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对小蜗牛的观察仔细又专注。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吗?

二、游戏中的放手

(一)适时引导,让幼儿自主地把握游戏情节

开展游戏活动时,很多教师通常是事先设计好一切,然后让幼儿模仿。看似有序、规范,实则千篇一律,限制了幼儿的理解力、思维及创造力的发挥。例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以往游戏时都是由老师扮演老狼,幼儿扮演小动物。为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我准备让幼儿讨论怎样游戏及布置什么样的游戏场景。有的幼儿说:“要有条小路,路边还要有些树。”有的幼儿说:“‘老狼’追‘小动物’时,一直跑一直跑太累了,如果有能躲起来的地方就好了。”于是,幼儿在小路两边放置了一些圈作为小动物的家。这样“老狼”在追“小动物”时,如果“小动物”感觉累了,不想跑了,就可以就近躲到“家里”,躲到“家”里的“小动物”“老狼”则不能再抓。这样,幼儿游戏时就能自己把握情节,自己控制游戏节奏,成为游戏的主体。

(二)随时观察,支持幼儿自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问题,教师由问题的“调节者”变为“观察者”,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如在分角色表演故事《两只笨狗熊》时,有五名幼儿都想参与故事表演,可这个故事只要三名幼儿分别扮演“大黑”“小黑”“狐狸”就可以了,多了两名幼儿怎么办呢?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在一旁注视着他们,我看见一名幼儿安排好角色后,试图劝说没有角色的幼儿离开表演区,他们争论了一会儿,依然没有结果。这时,扮演“大黑”的那名幼儿灵机一动:“要不你们先做观众吧?等会儿再让你们来表演……”那两名幼儿点点头,搬来小椅子坐了下来。看!问题解决了,幼儿想到的办法一点都不比老师的逊色。

三、游戏后的放手

每一个游戏开展之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创意美术活动“橙子变变变”这一活动中,我让幼儿以变魔术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再引导幼儿自主分享创作经验,既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教师儿童观的转变。让幼儿掌握主动权,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区,有针对性并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更进一步发展。

总之,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师将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正确把握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学会放手,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中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老狼冰激凌动物
吓走老狼的“A”
老狼老狼几点了
哇!甜甜的冰激凌
“老狼,几点了?”
冰激凌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