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9-01-12 00:54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涧沟镇龙头小学杨玉伟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统计图笔者知识点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涧沟镇龙头小学 杨玉伟

所谓小组合作法,是一种基于人际交流的发展和促进对事物认知过程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将学生们按照科学而合理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定,一般以2 人以上的群体组成,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够为了共同达成某项目标而相互配合,或进行优势互补,或集思广益,从而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前提下,使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发挥价值。以下笔者以数学课堂的教学特征为主线,对小组合作法的几种展开形式进行归纳。

一、利用问题激疑,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合作探究,首先要做的便是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激疑的方式来作为切入点,即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转化,将其最终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故而在问题的激发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探究欲,从而为其更好地合作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反弹高度”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便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了教学。首先是情境的创设导入,笔者提出: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等都是我们最喜爱的一些运动游戏活动。这些球从高处落下的时候,都会产生反弹的现象。在这一铺垫下,笔者开始进行设疑提问:“在正常的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的球类,它们的反弹情况相同吗?”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引出了话题“球的反弹高度”,由此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展开了讨论。之后,笔者又通过用不同的球做实验对学生们进行了教学,并全程进行了相应数据的记录,为问题的提出做准备。最后,在整理分析的环节中,笔者又提出:“观察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们能够发现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确保了自主课堂的生成和效率。

二、开展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学习参与

知识竞赛的实施是对小组合作法应用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使用,具体为教师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们开展以学习小组为前提的知识竞赛类的活动,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知识对抗。这一环节的展开,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巩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以《分数的混合运算三》教学为例,在对本节的知识点教学完毕之后,笔者便组织学生们开展了知识竞赛的课堂活动,采用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出题的模式,以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对知识学习的参与度,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一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出题者需要自身首先对相关知识点有足够全面的了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又很好地提升了学生们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如:一个小组出题“A 同学家八月份用水12 吨,比上个月节约了,那么请问A 同学家7 月份用了多少吨水?”此中涉及了“估算”和“利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的知识点。通过这一例题的提出和解决,同时推动两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与掌握,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主题任务驱动,巩固学生实践运用

生本课堂背景下,首要的要求便是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自主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对此,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们布置主题任务的方法来进行引导。而学生们通过任务的驱动,首先能够有效避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惰性因素,其次还能加深小组内的合作探究,从而为巩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以《扇形统计图 》一节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余,笔者便为学生们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为巩固课堂教学作出引导,如:统计年级内最受学生们喜欢的球类运动。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很多,包括统计、百分比等。学生们在对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在这一实例的依托下,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入。譬如,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喜欢某一项球类运动的人数与上述所提球类项目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直观地感受到各部分的多与少。

小组合作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为生本理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适时做出调整与优化,如此才能确保小组合作价值的最大发挥。

猜你喜欢
统计图笔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