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学习起点,打造多彩数学课堂

2019-01-12 00:54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起点知识点教材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小学 蔡 飞

最近,我聆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的《鸡兔同笼》。教师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 头,下有26 足,问鸡兔各有几只?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一位学生回答时,准确清楚地说出了假设法的做法。可是教师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而是继续按部就班地教学,引导学生先用列举法解题,再引出假设法,整堂课也因此显得枯燥而无味。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实际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时,关键的是“备学生”,即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准确把握。在社会日趋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再者,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寻找起点的策略不够、意识不强等问题,往往会忽视学生真正的起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如何有效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打造多彩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教材的逻辑起点中寻找起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教材在编排时也是基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线层层递进。每一块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起点上进行,并为后序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来确定学习的逻辑起点,而这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首先要求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网络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楚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都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堂课的知识都是由一个个小知识点构成的,只有找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二年级上册《统计》的教学,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知道了用正字法记录数据,认识了统计表和“一格代表1”的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一定的问题,由此可以初步确定教材的逻辑起点是:在“一格表示1”不够的矛盾中引出“一格表示2”。当然,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起点,教师必须再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才可以准确判断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才能有的放矢,使得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二、从课前调查中寻找起点

学生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让他们展现自身已有的知识状况,从而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已经知道了什么,会做了什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关于“一定、可能、不可能”的简单练习,让普通班级中下水平的学生去做,结果他们都已经会准确地作答,这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由生活经验积累的表象认识,只是缺乏对随机现象的现实体验以及对其概念建立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设计多种不同层次、有趣的活动,同时教师必须创设具有思维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使得课堂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课前调查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师走到学生中去,还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习起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目标更有效地达成。

三、从教学反思中寻找起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结果。为什么说在反思中可以把握起点呢?这是因为有时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是一模一样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起点存在差异性。那么到底以哪类学生作为教学起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次次的教学反思中寻找到最佳答案,以便在日后教学中作出更好的分析和判断。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不同学生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有些甚至能准确地进行相关的换算;也有的学生认识但却不是很熟练,特别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还有的学生从小没有买东西的经验,对人民币的单位知之甚少。这时到底该着重以哪类学生的起点为主呢?如何才能照顾到起点低的学生,又能使起点高的学生有进步的空间呢?这在课前是很难进行准确判断的,而是需要教师在一次次试教和反思中寻找到平衡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当然,以上分析的几点不是孤立的、分开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首先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读懂读透;其次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分析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者要求教师在课前去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找准起点之后,教师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前想好所有预设方案,这样一堂高效、精彩的课堂才能呈现出来。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起点不一定就是学生的真实起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去进一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进而找准起点,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客观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以学定教,使课堂逐步高效化。教师只有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带领他们看得更远,走得更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一起领略壮丽多彩的数学世界。

猜你喜欢
起点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六月·起点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