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小班同主题异构活动
—— “秋叶飘”主题下异构活动开展的行与思

2019-01-12 00:57盛海盈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蚂蚱异构蝴蝶

文 盛海盈

一、关于同主题异构的认识

同主题异构是指同一个主题框架体系下,根据本园、本年级、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其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使主题活动的方案更贴近本园的实情,更能适宜幼儿的发展。

“同”是指每一个主题都有一定的框架体系,同的是结构、支架的基本内容。“异”的是不适合本园、本年级、本班的地方。因为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而教师的观察能力、捕捉幼儿游戏或偶发事件中教育价值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通俗地讲,同主题异构,“异”的根在幼儿,对主题目标、活动等进行更改是基于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理解,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课程更加适宜幼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关于同主题异构的做法

(一)基于课程审议,结合园所特色

1.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

审议和改造课程的方案应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审议幼儿园一日生活时间安排,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二是审议室内外环境,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有利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规划空间。三是审议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四是审议课程资源。五是审议师幼互动策略,针对不同幼儿、不同问题和不同情境,灵活采用多样、适宜的策略,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

2.重视主题审议,形成特色课程

主题审议分为三段——主题活动前的审议、主题进行中的审议和主题实施后的审议。

(1)主题活动前的审议

主题前的审议是整体的,着眼于建构,从价值分析、目标、教学活动建议等方面确定主题活动的方向,制定主题活动计划。这一部分分为学期初审议和主题实施前审议两个部分,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园所的阅读特色,确立主题下推荐的绘本,并根据绘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

由于今年开学较晚,小班年级组教师在开学初审议时发现,按《综合活动课程》的安排“秋叶飘”这一主题在主题四,届时已经是秋末冬初了。为了能让这一主题在秋天内进行,我们将主题三“宝贝真能干”与主题四“秋叶飘”的顺序进行了调换。

(2)主题进行中的审议

主题进行中的审议需要教师追随幼儿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问题等做动态的调整,删减或生成课程。这一过程的审议对园所阅读特色课程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同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是不同的,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在区域中适时地投放绘本,或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

(3)主题实施后的审议

主题实施后的审议是要重视积淀。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变化、教师对课程的调整、绘本利用的效果等进行记录和分析。这不仅是对现有活动的反思和对日后主题的促动,更是为下一届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资源。

(二)立足儿童本位,发现儿童兴趣需要

虞永平教授在访谈中提到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的兴趣需要及问题是同主题异构的重要因素。

“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这是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重要载体,因为这不但需要爱心、耐心、细心等个人修养,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性,需要教师能够做到科学观察、正确解读和有效支持。

(三)把握整体框架,抓住主题重点

1.解析主题思路,明确主题方向

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思路,可以对这一主题进行简单的解析,来帮助教师明确主题活动的方向。在“秋叶飘”的主题思路中高频次地出现了秋天及秋天的元素,让我们捕捉到在这一主题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触摸、体验、感受秋天。

2.分析主题目标,确定活动目的

小班主题活动目标四的内容是“熟悉球,喜欢玩球”,由于园所在中班这一年龄段会开展关于球的系列活动,加之在《指南》小班年龄段关于球只有一个“能双手向上抛球”的目标,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弱化了这一目标,改成了亲子玩球,适时地将家长资源引进课程。

小班主题活动目标六的内容是“初步感知物体大小的传递关系,学习按大小顺序排列3 个物体。初步认识上下、旁边的空间位置,感知三个物体的大小,学习按大小进行排序”则全部被更换,是因为“秋叶飘”这一主题与“宝贝真能干”顺序虽然做了调换,但是数学活动是具有延续性的,它的目标是层层递进的。

3.利用环境与资源,更好地服务幼儿

在环境与资源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结合目标中感受秋天的美,对主题墙进行了更换,并根据课程在班级的区域内更换了不同的材料,生活区投放了花生、栗子、橘子等秋季食物;美工区投放了藕、胡萝卜等用来印画。此外,我们去淮安市生态园开展了秋游活动。活动中让幼儿清理场地,正是小班主题活动二提出的“初步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目标要求。而捡拾落叶、摄影等都是为了让幼儿体验、感受秋天的美。

秋游后幼儿又完成了亲子调查。由于幼儿园搬迁新园,园内秋意甚少,所以在深秋时我们利用淮阴师范学院的校区资源,开展了捡拾落叶的活动,带幼儿走出校园,领略另一片秋意。

4.选择主题绘本,审议教学内容

根据主题思路和主题目标,推荐了绘本《风中的树叶》,它讲述的是十片柳叶离开树枝,各自奔向自己的宿命的故事。之所以会选择这本绘本,不仅是因为它的故事内容与主题契合,还因为它是一本延展性很强的绘本。从季节信号、哲学启蒙、手工创作等方面可以引出不同的绘本,班级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绘本。

审议后的活动课程中,教师有了更大的空间去生成班本化的课程。尤其是绘本,教师可以视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集体活动。

5.捕捉幼儿兴趣,生成小微课程

除了组内经过商讨开展的共性活动以外,在“秋叶飘”这一主题下,不同班级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等因素生成了不同的微课程。

活动1:蚱蜢的秘密

活动背景:一天芒果在户外活动的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蚂蚱,于是幼儿一起捉起了蚂蚱。在捉蚂蚱的过程中小(一)班幼儿开始了第一次探索。

初次讨论:蚂蚱跳得很快,好难捉呀!

初次观察:于是,我让幼儿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蚂蚱,幼儿说:“哇!它有触角哦!”“哇,它有四条腿哦!”

集体教学活动:幼儿的兴趣很高涨,于是我们在初步观察过蚂蚱的外形后,生成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探索身体构造”。

调查活动:蚂蚱还有什么样的秘密呢?围绕“生活的地点、蚂蚱的饮食习惯和发育过程”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次亲子大调查。

生成活动:

(1)美术活动:漂亮的蚂蚱(涂色)

(2)体育活动:我会跳跳跳(跳跃训练)

活动2:蝴蝶飞来了

活动背景:饭后散步环节,路过幼儿园的小花坛时,教师有意识地带幼儿去观察菊花,没想到两只蝴蝶飞进了幼儿的世界,引起了他们的一阵欢呼。此后每一次路过花坛,幼儿都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蝴蝶。

讨论:“你看到了几只蝴蝶?它们长什么样子?”利用讨论观察幼儿对蝴蝶的了解程度,以及幼儿对蝴蝶的兴趣到底如何。

集体教学活动:系统地了解蝴蝶的秘密、环境渗透、将蝴蝶的分类彩图打印粘贴在班级的一角。

调查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蝴蝶的过冬方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于是,结合冬季来临的现实条件,我们开展“冬天来了”调查活动。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内放入蝴蝶的图片及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蝴蝶的不同。

三、同主题异构,我们的思考

吾日三省吾身。对于一个群体,对于我们的课程,我们也在不停地反思:我们的审议能否更高效?我们的支持是否合适?幼儿他有在活动中发展吗?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希望通过反思课程、反思教师、反思幼儿,不停地推进课程的完善。

(一)主题下推荐的绘本是否真合适

本学期,为了结合园所阅读的特色,每一个主题,我们都会推荐一本契合主题的绘本。主题一“我上幼儿园啦”推荐了《我爱幼儿园》;主题二“小孩小孩真爱玩”推荐了《玩具女孩》;主题三“秋叶飘”推荐了《风中的树叶》。但是三个主题开展下来,我们发现有的绘本幼儿是喜欢的,但有的绘本幼儿却没有兴趣。

如何让主题下推荐的绘本更合适幼儿?如何让幼儿参与选择?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绘本推荐资源库,在拓宽幼儿与教师选择绘本的宽度的同时,还让主题绘本资源得以不断拓展。

(二)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是否真自主

“秋叶飘”主题开展时,因为天气冷,教师讨论后取消了“水果分享会”,这样真的合适吗?我们总说以幼儿为主体,为什么没有将决定权交给幼儿呢?这样也许更符合课程游戏化里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我们习惯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替幼儿思考或决定问题,但其实幼儿不是无知、无能的,他们是积极主动并有能力的。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在这一方面会再次调整,尽可能地将自主权还给幼儿,只做他们的守护者,陪伴和支持他们共同成长!因为幼儿园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支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蚂蚱异构蝴蝶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快活的小蚂蚱
捉蚂蚱真有趣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系统在医疗大数据中的研究
我的粉蚂蚱
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敦煌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