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动中教师语言的精简化

2019-01-12 00:57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桌子蛋糕粮食

文 赵 霞

语言是幼儿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传递出或积极或消极的信息,对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一次放学路上,我听到一位妈妈问儿子:“你想不想在幼儿园过生日呀?”小朋友的回答出乎妈妈的意料:“不想,每次小朋友过生日,我们都很想吃蛋糕,可老师还在说话,我们都急死啦!”孩子的话让我们忍俊不禁,却也值得我们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关注点多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方式的选择上,而忽略了研究教师用语。那么,教师应如何精简语言,让幼儿爱听呢?

一、教师语言啰唆的原因及表现

(一)怕幼儿听不懂或记不住

许多老师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组织活动,并没有考虑幼儿的感受。对同样的内容经常反复强调,对语言缺乏推敲,说话随意。例如,在小朋友带蛋糕来幼儿园过生日时,教师和幼儿的对话如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蛋糕。

师:蛋糕漂亮吗?

幼: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吃啊?

幼:想吃。

师:那你们知道今天谁过生日吗?

幼:知道!

师:你们有什么祝福的话想送给他?

(幼儿送祝福的话,唱生日歌,送礼物)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吃蛋糕?

幼:想。

师:吃蛋糕时能不能大声讲话呢?

幼:不能。

师:能不能把蛋糕弄到桌子上或是地上呢?

幼:不能。

师:吃完蛋糕,盘子要放在哪里呢?

幼:垃圾桶里。

师:下面看谁坐得好,就请他来给大家送蛋糕。

如此烦冗的话给幼儿的感觉就是:我早就知道啦!每次都说,烦死啦!

(二)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

虽然教师在活动前会写教案,但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死板地照抄教案,并没有认真地分析教材。如在小班游戏“运粮食”中,要求幼儿从桌子下爬过去运粮食,而教师却将装粮食的小筐很随意地放在桌子旁,幼儿不用爬过桌子就能一眼看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粮食”吸引了,于是就忘记了老师“从桌子下爬过去”的要求。果然,几个幼儿都没按老师的要求爬过桌子运粮,而是直接跑到筐子前拿起粮食往回跑。为了让幼儿按照要求开展活动,教师只好不停地用语言提醒幼儿:“你怎么没有从桌子底下爬过去呢?”“一定要从桌子下爬过去运粮!”这样不仅使语言啰唆,而且造成了活动环节的拖沓。

(三)不良的语言习惯

许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养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在幼儿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有些老师会不自觉地把幼儿的回答再重复一遍,或是在提问时多次问“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啊”“嗯”等口头禅较多,语言显得啰唆。

二、如何精简语言

(一)教师应备好课,认真推敲每一句教学语言

备好课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备好课也包括备好教材和备好幼儿两个方面。对教材要做到“懂、透、化”,熟悉精通,驾驭自如;对幼儿要做到“识、知、爱”,充分了解,有的放矢。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推敲,仔细琢磨。对每一个操作材料的摆放、使用、收拾整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体育活动的游戏规则和要求必须要在活动前交代清楚,对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在上文的案例中,如果教师在活动前,就将教具放在幼儿看不见的位置——桌子通道的另一头,同时在游戏开始前的规则讲解中特别强调了从“山洞爬过去运粮”的要求,就会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也避免了教师啰唆语言的出现。

(二)及时反思,改掉不良的教学习惯用语

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实录找出自己的不良语言习惯,有意识地克服说话的随意性,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成效。

(三)分清必要的重复和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语言的重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要的重复,即有意义的重复,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另一种是不必要的重复,即无意义的重复。教师应该了解幼儿,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语言。例如,小托班的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和记忆力差,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洗手时,可将洗手步骤进行分解,用重复性的语言,边讲解,边练习,这样的语言重复就是必要的。而中大班的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较强,老师在交代一些规则或要求时,就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多说,而教师的语言要简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语言可以通过教师不断练习而日趋完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精简。

猜你喜欢
桌子蛋糕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拼桌子
打桌子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你用对“数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