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艺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究

2019-01-12 02:43郑力航福建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设计受众

□郑力航 福建师范大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新媒体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形式正在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其魅力,并增强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抓住人们的眼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本文就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展望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新媒体艺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新兴学科,与传统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主要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创作与传达,使受众得以感知。在传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更多地作为传播渠道出现,而在新媒体艺术时代,它们本身就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工具与载体。艺术作品无须再依靠印刷、美术、雕刻等实体形态存在,而是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的方式实现存在与传播,因此在媒介层面上,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得到了进步与创新。

二、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更新了设计者的创作理念

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带来设计者创作理念的更新。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中,受表现形式所限,设计者的很多创作理念无法得到完整的表达,很多抽象的思想不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在新媒体艺术时代,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载体,艺术家的表达更为完整而生动,其表现的思想也更加具象化,容易触动大众审美与欣赏神经,从而使艺术创作不再曲高和寡,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与接受。

(二)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这是传统的设计作品很难做到的。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艺术家可以对事物进行割裂、调整与重组,更容易彰显艺术表现力。二是交互式的审美方式,一改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受众可以与作品互动,并在互动中得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例如,柏林一家iPod店曾经设计过一组动态的橱窗广告,每当有路人经过,橱窗广告中的剪影人物便会随着节奏舞动起来,时常会带动路人加入舞动的队伍,从而使受众能更好地感受到iPod的动态化体验。

(三)延伸了受众的感知范围

传统的艺术设计更多地停留在受众与作品的面对面欣赏阶段,而新媒体时代,这一时空局限也不复存在。借助二维码、VR、AR等技术,受众不仅能随时随地“再现”艺术作品,甚至可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与内容,使艺术作品的信息传播价值得以提升,近年来多所大学的VR录取通知书火爆网络便是因此缘故。

三、新媒体艺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更加关注情感

传统的艺术设计作品囿于形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含蓄性和间接性,这固然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与之产生情感的理解与共鸣。而在新媒体艺术时代,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艺术作品受众更为广泛,领域也更为宽广。因此,要想让艺术设计更加富有生命力,设计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其设计本身与人的情感互动,通过艺术作品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二)更加关注多元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多是静态的平面设计,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种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使音频、视频、体感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视觉传达设计,形成了以视觉传达为基础、多种感官综合刺激的设计体系。此外,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艺术作品的创作元素更加全面。

(三)更加关注交互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往往展现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受众面对艺术作品只能欣赏与被动接受,缺少与作品的互动,不利于创作者对受众群体的考量。而在新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和高科技手段,一方面创作者可以更好地与受众进行语言和思想的交流,了解受众的期望,使艺术作品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另一方面,当受众被纳入艺术作品的交互过程中时,受众本身成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使作品在彰显创作者艺术思想的同时,更兼具包容性与适应性。

每个时代的艺术设计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被所处时代的技术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逐渐摆脱了平面的束缚,其设计理念与思想不断更新,有助于现代艺术的融合发展。在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将更加关注情感、多元与交互,与时俱进,促进社会思想的创新与繁荣。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设计受众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星.云.海》
《花月夜》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