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演奏的口内技巧探索

2019-01-12 02:43马娜南昌市化艺术中心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弦乐器吐音颤音

□马娜 南昌市化艺术中心

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它深受群众喜爱。在笙曲目的创作者和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下,笙的演奏技巧越来越多,笙演奏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更加完善。在笙的演奏技巧中,口内技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分为吐音、颤音、呼舌、碎吐、花舌五部分。

一、吐音

吐音是笙演奏中最基本的技巧,也是一种最常用的口内技巧,在表现激扬、热情情绪的乐段中常会用到,偶尔会出现在温婉柔美的中慢板中。这样既能体现乐曲本身热情高涨的气氛,又能体现演奏者技术的高超。音乐的表现质量取决于吐音的运用技巧,对节奏的变换、强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及乐曲的不同风格等一系列的掌控将影响音乐的质量。

二、颤音

颤音是一种常见的口内技巧,颤音的演奏方法多样,民间笙演奏多用气颤音、腹颤音、舌颤音及喉颤音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演奏出来的音效各不相同。在笙演奏时,颤音的演奏不可或缺,颤音可以使音乐色彩更加强烈、音乐线条更富有歌唱性。颤音的运用是在呼与吸的长音中对小腹进行控制,利用腹肌的扩张与收缩运动,有效控制腹部力度,使气流有规律地运动,在气流浮动的过程中气息不间断,从而产生十分均匀的气浪和波动,在这种均匀的气流下颤音能发出类似拉弦乐器揉弦的波浪音或类似声乐的颤音。

拉弦乐器揉弦产生的声音效果和笙演奏颤音产生的声音效果虽然十分接近,但在振动原理上略有不同。拉弦乐器产生的颤音是以主音为中心,上下轻轻揉动发出的音波,通过手指的上下不同揉动,使发出的音波在振动频率上存在轻微音高的变化差异,这些变化在手指的可控范围中不会影响听觉上的音准。笙在演奏腹颤音的过程中是根据音乐声学中的发音体进行的,也略有夸张、豪放,属于配合发音,这方面与拉弦乐器存在较大的区别。

三、呼舌

在笙演奏中,呼舌是一种较为独特,能够塑造丰富音乐形象的演奏技巧,其音色可以较好地塑造形象、设定特定的音乐场景等,通常十分华丽、丰富。在笙的各种演奏技巧中,呼舌是唯一不需要通过肺部的发声运动,而是鼻子正常呼吸与口腔内部运动有效结合的一种演奏技巧。呼舌技巧是利用均匀的呼吸,使笙发出连贯且柔的碎音状的声音,奏出美好的旋律,呼舌的效果与拉弦乐器的抖弓演奏效果、弹拨乐器的轮指演奏效果相似。呼舌在发声时靠口腔内部舌、喉、唇、腮之间相互配合,主要通过连续运用喉和舌根部,把舌喉快速运动伸缩产生的吸气传送到笙乐器中,从而发出碎音。大音量的呼舌发音,主要是根据口腔内部舌和下颚的不断运动,使口腔内部的动作扩张到最大,来回运动产生最大的气压,鼓动簧舌发出尽可能大的声音。

四、碎吐

碎吐是在双吐的基础上完成的。碎吐中的“碎”字可以理解为“零碎”的意思,即快速均匀地将一个完整的长音断开为由“吐”“苦”两个音节,从而改变长音的音色,产生另一种音响效果,就如雪花满天飘过,在地上散落。其技巧重点在于口内动作稍小,舌尖要微收,舌在口内的速度稍快且密集不间断。碎吐基本是在作品的慢板中使用,有时也会产生强奏的碎吐,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持续均匀呼吸,要具有连贯、密集的颗粒性及发出的音色饱满等。

当碎吐的口内技巧与气息之间发生碰撞时,因为气息的连贯性特点,通常相邻的同音在作品中很难表现出来。这时,演奏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演奏经验,在不影响契合乐曲的意境的同时,在相邻同音处轻轻加入打音点缀来弥补。

五、花舌

花舌在民间被称为“打嘟噜”,主要是在长气流的作用下,将舌有频率地快速上下抖动而产生碎音,因此,舌头上的肌肉要放松,使舌头抵在上颚。花舌有多样化的音响效果,对吹吸均匀性要求极高,在笙的口内演奏技巧中难度最大。花舌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爆花舌经常出现在激昂的作品中,可以更好地烘托音乐气氛;慢板中有时会连续出现花舌,将曲风表现得委婉细腻。演奏者要根据作品的不同需求,充分掌握乐曲风格、节奏、情绪以及速度,才能演奏出更贴切的作品。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笙演奏者,必须精准、娴熟地掌握口内技巧的运用,才能将乐曲的内涵及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更加自如、精彩地展现出来,将一首优秀的乐曲更好地呈现在广大观众眼前,让我国的经典作品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弦乐器吐音颤音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长笛演奏与教学中的颤音研究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弦乐器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研究
乐器中的物理学现象分析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弦乐器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