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形态到具体心态
——造型艺术获得形象的方式探讨

2019-01-12 02:43绵阳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个体建构艺术家

□陈 刚 绵阳师范学院

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所见、声音、气味能在头脑中唤起形象。语言和文字描述能唤起从未见过的形象,甚至能想象出一部小说中对应的所有场景,即使这本小说中没有一张插图。人通过气味、声音、色彩、痕迹、文字都能在头脑中构建形象。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对形象的构建更为敏感,能通过材料和画面的色彩构建事物的形象,一些笔触和偶然形态也能唤起形象联想。而造型艺术家能够用自己的技法,将这种联想和想象转化成具体的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米开朗琪罗的形象建构观念是把仿佛在大理石中沉睡的形象唤起,既要给予人物形象以生命和动态,又要保留下石块的大致轮廓。布朗库西的形象建构方式从另一角度处理这个问题,他想弄清雕刻家可以保留多少原来的石块,而仍然能把它转化成一组人像。艺术家建构形象的观念差异建构出差异巨大的形象特征。艺术家经常会借助材料和偶然形态获得形象,这些材料和偶然的形态又需要艺术家从自身经验和情感的互动中加以升华。

一、勾起的回忆转化为形象

我们时常会回忆,回忆不是常态,但出现时画面感却很强,这种过往构成了我们情感的基调。毫无疑问,我们和过去的关系相伴相随。回忆主要是视觉场景的再构,这种再构常常是对过往的简化,也有可能是对过往的复杂化,这取决于不同个体和个体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被繁杂生活推动,回忆往往都是碎片化的存在,转瞬即逝。除非是特定情境勾起的过往,去主动求索,回忆才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回忆对个体所承载的视觉表征体现在如何铭记和诠释过去上。当下的心理状态决定了我们对过往的观念,这种对当下的感受将重构对过往的回忆。有些艺术家会有意识地利用过往的文字和图像来辅助自己的形象建构,有些艺术家纯粹依赖于自己头脑的记忆。艺术家在创作中,回忆是一种重要的形象资源,从特殊的角度讲,艺术家的创作就是对自身经历和技法的不断回忆。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安塞姆·基弗和意大利的米莫·帕拉迪诺这类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使用他们各自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渊源,在他们高度象征化的画作中涉及了文学、历史、神话、自然风景和文化渊源。

二、对未来的想象转化为形象

对未来的想象是一个相对于过去和当下的情景建构,这里的未来不仅仅是科学发展指向,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未来的想象和建构。艺术家可以通过不确定性寻找确定性,至少是形象上的确定性。对未来的建构,一是基于文本阅读,二是基于实践经验。从艺术角度来说,过去和未来是一个相互交融和转换的视觉表征。对历史的建构有时却是对未来的想象,对未来的形象建构却又依赖于历史图像。艺术家将过去和未来交互呈现出来,描绘未来的可能性。科学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时代背景也是这种构建的基调。

三、情绪转化为形象

情绪变化是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心理状态。情绪分为长期的情绪和短期的情绪。个体处境决定了情绪的长期状态,但人是那么的敏感,而每时每刻我们又面临短期的情绪变化,一首悲伤的歌曲瞬间让人泪目,一首欢快的歌曲又能使人情绪高昂。艺术家在创作中,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情绪,情绪是艺术家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有时会被理解为灵感。灵光一闪的瞬间,往往是情绪的波动造成的。艺术家多愁善感的一面也是其创造力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形象唤起的再联想

从抽象转化为初步的形象,初步的形象建立后,会进一步推动形象的联想,从抽象的形态推导出具体的形象,再推导出其他的形象与此配合,画面在这种层层递进中被逐渐完善出来。当画面建立起初步的形态时,画面的各个要素,如色彩、留白、初步的形象、周边保留的抽象形态等,这些要素之间会产生共振效应。这种共振有时候会让艺术家有进一步推进这个形态的兴奋,有时会局部改动,有时会推翻重来。

利用偶然形态推导出具体形态是艺术家获得形象的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回忆对未来的想象、情绪等是重要推动因素。出现初步形象后,它将唤起创作者的视觉再联想,通过画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共振,使画面得到升华或重构。艺术家个人风格是艺术家长期实践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个人语言形式和视觉内容。在利用偶然形态时,艺术家会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有些艺术家从文学角度辅以个人经历,有些艺术家从电影、摄影、图像中获得对未来的想象,利用情绪引导进行创作,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共振,具体形象在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支配下渐获得以完善,直到最终完成。

当我们看到一个有形象的艺术作品,我们习惯去分析作品的意图,或许从表面或内在动机的确能够找到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作品不一定是从形象到形象的过程,或许最初只是一块色彩,是画面的凌乱涂抹。这件作品最终的样子并不是艺术家设定好了的,一件好的作品可能让艺术家自身都会感叹艺术的魔力。

猜你喜欢
个体建构艺术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建构游戏玩不够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