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19-01-12 02:43薛珊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徽州村落村民

□张 泉 薛珊珊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兴国的重要驱动力。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区域,作为徽文化重要载体的徽州传统村落,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公众在增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识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徽州传统村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以旅带文,以文促旅”成为徽州传统村落延续文明和激发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徽州传统村落分布与文化资源概况

(一)传统村落的选址、分布与布局

徽州传统村落素以山川秀美、钟灵毓秀著称,徽州先民注重“相形取胜”“辨方正位”等风水学说,在规划选址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择地而居”的思想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念,形成了既顺应自然、取材自然,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聚落空间。徽州先民受“程朱理学”的倡导和徽商的影响,在遵从自然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积极的改造,在规划建设时善于利用地形环境,创造了独特的“仿生”型环境,如“龙形”江村、“牛形”宏村、“鱼形”渔梁村、“棋盘形”石家村等,这些村落至今保留完好。

(二)建筑资源

徽州建筑独树一帜、别具风格,凝聚着徽州先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高高的马头墙、四方天井、粉墙黛瓦等无不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傍水,与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在平面布局上变幻灵活,格局紧凑而不局促;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构思精巧,讲究韵律美和形式美;在建筑雕刻艺术上,精美绝伦,综合运用了砖雕、木雕和石雕,显得既典雅富丽又独具诗情画意。

(三)人文资源

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鼎盛于明清时期,其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对旅游的开发和文化的发掘活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徽州村落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集中体现在拥有大量选址巧妙、布局合理、颇具规模的民居和书院等建筑上,还存在于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胡氏宗祠等已经成为当下旅游者探寻徽州文化的必经之地。

二、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

截至目前已公布的全国五批6799个传统村落中,徽州地区入选325个,全国占比4.78%。其中黄山市入选271个,居安徽省第一位,全国同类市第二位,占全省近70%。2019年1月至6月,黄山市52处景点旅游接待创历史新高,共接待游客3434.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3.39亿元。近五年来,黄山市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10.9%、9.3%和13.2%。旅游开发一方面给传统村落带来了发展机遇与经济增长,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在文化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后,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被肢解、异化,逐渐朝着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发展,包括语言、服饰、节日风俗、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地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例如,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落,虽然通过发展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的凸显,超负荷的游客接待量、旅游经营者随便排放污水、游客乱丢污物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使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虽然部分建筑和公共设施得到一定的整治,但村落中仍然存在严重的乱建、乱拆、乱改等现象,对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和建筑形态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三、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

1.加强保护意识力度

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乡村新一代年轻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家乡文化认同和故乡情结也在逐步减弱,而大众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不足及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徽州部分传统村落风貌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作用”,树立“保护传统村落,人人有责”的保护意识是首要任务。

2.增加保护资金投入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徽州地区西递宏村景区、龙川景区、古徽州文化景区、江湾景区的发展逐渐壮大,随之也出现了许多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景区经营管理不够专业、景区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资金欠缺等。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3.加强行政监管力度

徽州地区乡村旅游布局较小、景点分散且较杂,地方规划建设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协调困难,旅游监管力度薄弱,部分地区政府对旅游项目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导致旅游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对此,地方政府应强化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管,扩大旅游市场监管覆盖面,完善旅游投诉应对办法,定期对旅游产品和项目进行评估、淘汰和更新,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经济调控

1.合理规划商业行为

当前,徽州部分传统村落因搞商业开发,对村落进行迁建,最后将整个村子都变成了农家乐和民宿,传统味道消失殆尽。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既要满足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又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价值不能让步于商业开发,我们不能将传统村落打造成“千村一面”的商业网点,而是要在不破坏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商业空间布局进行调整,集中设置商业片区,通过制订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引导商家规范化经营,对商业行为实施监督和检查。

2.保障村民经济利益

传统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会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为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地方政府应让村民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运营流程中,让村民扮演关键角色,实现旅游为游客服务,让村民收益;同时,要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提高其从事旅游业的能力;引导村民参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高村民的就业机会;通过发放福利等形式对参与农户进行分红,增加村民的经济收益。

(三)处理好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关系

1.重视村民旅游经营参与

乡村旅游开发绝不应仅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村民是乡土生活的主角,是文化传承的主力。乡村旅游开发,不能抛开当地村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需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旅游建设的热情,引导村民以入股、参股的形式参与到村落传统风貌修复、建筑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中来。村民既可以在旅游区内开设主题名宿、售卖地方特色产品,也可以参与旅游节庆表演活动。

2.丰富体验类旅游产品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乡村旅游需求正在从传统的旅游观光逐步向深度体验转变。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的推出,要注重传统村落体验类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满足摄影爱好者、背包客、学生等不同类型和阶层游客的需求;同时,要注重展示“活”的徽州文化传统,以西递、宏村等重要传统村落的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活化傩舞、抬阁、跳钟馗等徽州民俗表演。

3.塑造品牌形象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品牌塑造来避免同质化,实现地方形象的差异化。徽州地区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以其他特色各异的传统村落和自然景点为辅助,对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对“徽州三雕”“徽州茶叶”“黄山烧饼”等品牌进行创新设计,借助微博、微信、线上APP等平台进行全方位推广宣传,树立其文化形象,借助品牌效应,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4.推广全域旅游

徽州地区的各个旅游景点虽然文化和景观看似迥然不同,其实其自然环境大同小异,文化资源一脉相连。推广全域旅游,对徽州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开发、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将是一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可将唐模、潜口、呈坎、蜀源等景点当作一个文化区进行整体打造,打造全域旅游的文旅示范区,使“徽文化”在旅游、文化、生态优势叠加下和特色化、差异化的联动下,焕发出新活力。

结 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徽州传统村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积极发展道路。徽州传统村落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相关部门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挥村民主体参与作用,塑造“徽文化”品牌,努力使徽州传统村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长久传世。

猜你喜欢
徽州村落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徽州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