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设计之都”的洛阳市文化创意设计发展对策研究

2019-01-12 02:43杨敬飞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洛阳设计

□杨敬飞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旨在肯定成员城市在发展当地文化与艺术上的成功经验,以达到维护和发扬多样性文化的目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包括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电影之都、美食之都、文学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和音乐之都。2019年,洛阳市提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设计之都”的思路,打造“设计之都”已经进入洛阳市政府的顶层设计项目,以创意、科技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洛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洛阳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2018—2035年),提出了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洛阳打造“设计之都”描绘了令人神往的愿景。目前,洛阳市着眼于深入推动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外交流,促进城市环境再造,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双提升,在未来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城市[1]。

一、洛阳市文化创意设计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以自然和历史文化为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洛阳聚集了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集河洛文化、丝路文化、隋唐大运河文化、十三朝古都遗迹等于一体,其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深入挖掘洛阳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人才的创新性设计思维,才能促进洛阳文化创意设计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洛阳地方文化资源,应注重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基础,以洛阳特有的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博物馆等典型文化为代表,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相关工作者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重视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品质,应善于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转化和提升,在了解游客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对接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渐形成完善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构建品牌的市场体系[2]。

(二)以文化创意设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已成为文化、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形态,有利于转换城市的发展方式,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功能转换,带动价值链转型升级,对城市经济发展极为有利,在驱动城市转型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政府应以文化创意设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外交流,再造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双提升,培养市民追求创新及审美的价值观和创造力,以文化创意设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形象。除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外,文化创意设计还有利于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提升洛阳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联系和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带有无边界性的特征,能够渗透到其他产业中,实现融合发展,通过新业态、新方式和消费、金融、科技等有机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体系的多元化发展非常有利,当地政府在制订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时,应以创意设计为中心,制订出有利于产业发展、升级的战略,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现代服务业、产品制造业相结合,实现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要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构筑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城市产业格局。政府应推进“设计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数字媒体艺术、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文化业态,扶持拥有自主设计品牌的企业群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洛阳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洛阳市文化创意设计的产业规划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集群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洛阳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已呈现快速升级的势头,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载体,为其生长提供便利,将创新人才、企业等聚集在一起,更好地发掘城市的空间价值,增强服务功能。在“共生”生态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流通迅速,及时应用创新成果,打破了单打独斗的企业生存范式,以生态关联构成城市文化创意设计的协作网络,以创新为动力,使智力成果和专业资源得以凝聚,形成包含创作、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的产业链条。

政府可以在洛阳市主城区规划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其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空间和顾客价值。建筑空间包含个性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公共空间、易辨识的环境地标;顾客价值包括文化培训活动、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一座城市只有将文化脉络体现在城市的道路、建筑、公共空间以及市民行为中,才能真正呈现其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因此,政府要重视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的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与品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市民与游客学习、休闲、娱乐的中心。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拓宽了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让艺术家、企业机构及社会团间频繁交流。洛阳现有的传统历史街区可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如丽景门、北大街、鼓楼、隋唐里坊区等。历史街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聚集了艺术名人、艺术家、民俗工匠,他们是文化创意设计的相关人才资源。历史街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又是历史街区的助推器,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二)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设计品牌

“设计之都”的建设离不开设计企业的推动,洛阳当前拥有众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企业与文化设计机构,很多品牌市民们耳熟能详,如洛阳三彩艺陶瓷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新安澄泥砚有限公司等。品牌是设计企业以自己的注册商标为发展载体,长期苦心经营所形成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理念、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的集中展示,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获取高额利润和加快资产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开展广告宣传的重要载体。建设洛阳自主设计品牌,健全品牌价值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展现企业经营成果,吸引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利润的源泉和保障。随着洛阳自主设计品牌的强大,企业的经营理念、科技水平、产品和服务质量等体现企业商誉的元素得以强化,能够为产品销售打开国内、国际更广阔的市场[3]。

(三)加强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形态与优质文化资源的融合渗透

文化创意设计极易与科技创新实现共生成长,成为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洛阳的“设计之都”建设应以高新科技为前提,以文化创意为特色,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提供多样的发展途径。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与通信、金融、交通、旅游等不同领域实现了高度融合,在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跨越性发展,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例如,对于智能手机而言,谷歌成功研发安卓系统,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庞大的智能生态应用系统,成千上万个创意设计团队和安卓系统结合后,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研究出功能不同的App应用产品。洛阳的文化创意设计中可以利用网络与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的融合,服务于优质文化创意资源的开发,构建有利于符合生产、生活的科技创新产品,为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空间[4]。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用一体

为了促进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效引进高端设计人才与设计团队。洛阳市的设计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师,重点引进一批设计能力强、创新意识好、专业素质高的文化创意设计领军人才,着重培养具有跨领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加强不同专长和背景的设计人才与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设计人才与企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使其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强大研发能力的新型设计企业。

企业应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洛阳本地设计院校的合作,支持高校在企业内部设立实训基地,让设计专业的学生来企业参加实训,促使学生尽快掌握现代化产品设计流程,了解市场设计需求。院校专家教授应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企业应鼓励优秀设计师到高校兼职授课,与高校联合举办设计竞赛、毕业展览、招聘会等活动,设置文化创意设计的启动基金,为创意文化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效促进个人的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助推创意文化人才扎根洛阳。

结 语

以“设计之都”的申报为契机,发展洛阳文化创意设计,不但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洛阳文化、亲近洛阳文化,而且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提高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洛阳设计
洛阳正大剧院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