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策略探究

2019-01-12 10:11王思雨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区音高音准

◎王思雨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会将教材中的合唱曲改成齐唱歌曲或者降低合唱曲难度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合唱水平停滞不前,无法体验合唱带来的心灵之美。

一、趣味听音,培养横向音准感知

(一)借助钢琴,在游戏中趣味听音区

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可以借助钢琴来训练听觉能力。由于低段学生对于音高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听觉训练我从听辨音区开始,让学生在游戏中对音高、音区有个感性的认识。在学会了一年级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后,笔者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音区听辨训练。

(二)柯尔文手势,创编音符歌

运用柯尔文手势歌唱,是练习音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依首调唱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儿童在视觉上、空间上更直观地理解音级之间的关系。每个音级都有对应的手势和位置,可以通过手势的暗示效应让学生迅速掌握音级之间的关系,并感受特殊音符之间的倾向性。例如“mi-fa””si-do”两组半音,在手势上也非常直观地体现了音高的倾向性。当学生看着手势,既有音准的高低感知,又有音级之间的距离感知,对于音准的训练有较好的效果。

(三)找一找音符花,听音、听旋律练习

音乐教学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根据音准训练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对音高已经有概念,并可以熟练地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的情况下,笔者进行下一步练习:听音练习。首先,笔者弹奏标准音“6”,然后继续弹奏音,学生根据标准音“6”,对下一个音高做出判断并唱出。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听音,笔者在音乐墙上设计了一朵音符花,每个花瓣上都有一个音符,学生听到一个音可以在音符墙上找到,其他学生可以做小评委加以评判。在掌握听单音后,教师便增加难度,弹奏简单的旋律,当单音快速听辨后,简单的旋律便可解决。听出旋律后在音符花上寻找音符,学生在寻找音符花中提高了听辨能力,这很好地体现了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有效提高。

二、纵向聆听,加强纵向和声体验与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尽早地引领学生聆听多声部旋律、感受纵、横线条交织的音乐织体带来的立体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合唱艺术。

听,是一切音乐学习的起源。在单音训练达标后,笔者采用以“纵向聆听”入手,感知音程、和弦,由聆听到演唱,开展多声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一双会听多声部音乐的耳朵,是唱准多声部歌曲的前提。

三、掌握发声技巧,有效控制音准

(一)呼吸与音准

送气使声带振动便能产生声音。送气不稳、不均匀、气量分配不佳,都会影响声带振动的准确度与质量,导致音不准。此外,当气息偏浅时,音准常常容易偏高,如果气息过沉,在歌唱时容易造成声音僵化,音准容易偏低。低段学生由于没有接触正确的呼吸方法,气息浅,吸气时候容易出现耸肩或憋气,造成歌唱中音高不稳定,整体偏高的情况。气息是源头,要解决音准问题,就得让学生将气息放下,气沉丹田,由丹田部位控制气息的输送,声音才会有根基,音准才会稳定。

(二)音准与声音位置

声音位置是指通过气息激发声带发出的声音,通过气息向上传送声音时经过咽喉腔、鼻腔、头腔,把它安放在那个部位反响就叫声音位置。好的、高的声音位置,对于音准的稳定尤其是高音的稳定有着很好的帮助。

在合唱教学训练的初始期,学生的声音位置是教师需要调整的一个重要问题。刚开始学生发声的位置偏低,唱到高音区时容易导致音准偏低。为了引导学生找到高位置的发声状态,教师要善于正确地示范以及用语言去引发孩子对声音位置的联想。

(三)音准与力度

演唱力度把握不当也会影响合唱音准。例如,在演唱强音,或者渐强的乐句时,音准容易偏高,尤其在音区上升时更为明显,而在演唱弱音或减弱时音准则容易偏低,尤其在音区下降时更为突出。

合唱音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需要耐心等待和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音高概念、巩固音高概念,彼此协作,共同创建和声之美。教师引领着学生,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合唱音乐之路上,奠定好音准的基石,创作出更美妙的和声和旋律,激荡你我的心灵。

猜你喜欢
音区音高音准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关于女生声种的鉴定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探究圆号各音区的练习方法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琴声无边,乐韵悠扬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