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需要理性护航

2019-01-12 04:19鲁兴树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代价立场公平

■鲁兴树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教育改革从未停步,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改革未必都是成功的。审视改革的教训,需要特别警醒的是,改革需要理性护航。

首先,改革要端正价值取向。这涉及“为了什么而改革”,是改革的出发点,决定着教育发展方向。比如,过去,为了凸显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为了尽快培养紧缺人才,我们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办窗口学校、重点学校,导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又如,为了办好重点高中,我们又推进初高中分设,结果加剧了初中学段的应试教育,削弱了初中校的办学水平。现在,一谈到应试教育,往往将其归责于高考制度,归责于家长、学校太过于重视应试成绩,而实际上,如果没有重点高中和热点初中,升学压力就不会前移,就不会导致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学生学习负担如此过重。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重点”“窗口”学校情结和精英主义的办学思想,在大力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似乎并未消失。一些地方以教育集团化、学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为名掀起了再造热点学校的高潮。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教育离公平越来越远。

其次,改革应该引入代价意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社会找不到没有社会代价的进步”,但如果付出的代价超过改革所实现的“创价”,或者代价的分配不够公平,那么就要思考这种改革是否应该和必要。经济领域里不顾代价的改革、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已经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教育涉及人的发展,涉及人生命价值的实现,其改革更要有代价意识。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引进外地名校资源,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本地教育,表面上看,是扩大了优质资源,增加了教育投入;但这些名校掐尖招生及高薪选拔教师等对当地教育生态和教育公平的破坏,不可小视。需要提醒的是,教育毕竟不是经济,不能用经济思维来办教育。对于教育来说,效率必须保证,但公平则不容挑战;对教育价值的评判,既要关注“有效”,更要关注“正当”。

再次,改革必须坚守教育立场。“改革”与“坚守”并不相悖。有时,“坚守”就是为“改革”护航,而“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坚守”。坚守教育立场,就是要学会用教育的立场和视角去审视和评价教育的政策与现状,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过去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是依照经济发展逻辑来推动,而没有真正树立教育立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学校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房地产左右;而一些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却因地理位置稍偏、缺少投入等原因而渐渐凋零。其实,教育对人的作用是其本体功能,对社会作用则应是衍生功能。换言之,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服务社会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前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甚至说:“教育的目标不是发展人力,而是发展人本身。把教育与繁荣国家、促进经济联系在一起,乃是对教育的极大误读与误导。”我们不可否认,教育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教育首先应该有自己的立场!

强调改革需要理性,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让改革改得准,走得好!

猜你喜欢
代价立场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笨柴兄弟
扬 善
爱的代价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