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需要探寻课程游戏化之路

2019-01-12 16:11马莹桦
幸福家庭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园本理念幼儿园

■文/马莹桦 陈 义

在思与行、改与变、拓与展中寻求突破与发展。追随幼儿需要,把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幼儿,丰富特色育人环境,优化完善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要逐渐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灵,深入到幼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师、幼、园共成长。

一、践行——思与行,追随幼儿需要让我们相遇了课程游戏化

理念明晰和精神领悟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在探寻之路上,我们通过读书沙龙、实践练兵、专家指导、园本研修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园内外培训,带领教师不断深入地解读、感悟游戏化精神的理念,逐步感化于心。

二、改变——改与变,追随幼儿需要让我们相识了课程游戏化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践行的脚步,在实施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要真正推动课程游戏化改革,仅仅明晰和领悟课程游戏化理念和精神远远不够,践行中应拓展课程游戏化的内涵,追随幼儿需要,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是课程游戏化前进的必经之路,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良好效果。当教师课程游戏化精神的理念感化于心后,我们尝试改变,开始外化于行。

(一)对话幼儿,满足需要——改变课程游戏化环境

围绕“游戏化环境、游戏化课程、游戏化园所”的建设总思路,我们追随幼儿需要进一步审视、规划和调整游戏环境, 改变户外环境——每一个空间焕发生机,改变室内环境——每一处角落都有风景,“一步一课程、一步一风景”,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设置都关注到幼儿的需要。

(二)关注幼儿,解读行为——改变课程实施手段

1.实施弹性作息。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不断深入,从看幼儿,到看见幼儿,再到逐渐看懂幼儿,我们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应当是相对灵活的,能够紧随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

2.尝试自主进餐。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将幼儿自主用餐和认识食物、讨论规则、改造环境、班级互动、区角游戏都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践行“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使幼儿一日在园生活的品质有了全新的转变。

(三)聚焦经验,解析课程——改变课程管理方式

依托六大支架,贯彻《指南》精神,从以往过多关注教材,逐渐转变为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与需要,努力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

1.细化课程管理。重视从计划到行动的实效性,关注各项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重视活动观察与反思的联系性,关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关注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和评价;重视从预设到达成的延续性,主题活动开展前期做好课程审议。

2.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探索适宜的园本课程模式,从班级幼儿的实际兴趣与需要出发,聚焦幼儿关注的话题与事物所生成的班本主题课程,如:秋季里“柚子”的故事;冬季里“冰块”的游戏。

3.深化课程渗透。从幼儿立场出发,基于幼儿园实际,“一日活动皆课程”对于活动内容注重领域间、生活各环节间的相互渗透,进行了重新梳理、实践、调整,处处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细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三、成长——拓与展,追随幼儿需要让我们相知了课程游戏化

当教师课程游戏化精神的理念感化于心、外化于行后,教师们日渐享受到课程游戏成长的喜悦,逐步融化于情。

(一)幼儿更自主

不断优化游戏环境,增加低结构自主材料,巧妙拓展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不仅使幼儿园所有角落与每一样材料对幼儿全方位开放,更为幼儿开展多样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提供了条件。

(二)教师更专业

1.教师课程建设水平提升。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经验水平去寻找、解析教材教参的“欣赏点、疑问点、关键点、争议点”,并对四个点采取不同的研读方式来理解、优化教材,建设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前提的课程内容体系。

2.教师课程实践水平提高。以适合、适宜、适应为目标,以聚焦幼儿为思路,不断反思教育过程,以互动对话为核心,搭建多维支架,支持的策略更具体。

课程游戏化以来,“践行、改变、成长”让我们与课程游戏化相遇、相识、相知,我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在纵向上有了深度,在横向上有了宽度。每一步的践行和改变,都让我们领略到课程游戏化带来的不同的风景和魅力。追随幼儿需要探寻课程游戏化之路,我们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园本理念幼儿园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