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充实和因材施教是数学教学的两个基本要求

2019-01-12 21:16李红娟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层次性数学课

李红娟

(新疆焉耆县第一中学,新疆 焉耆 84110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数学课应当怎样上,我们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就数学课的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言,高中数学课起码要做到内容充实和因材施教。

一、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内容充实

课堂是神圣的,一堂课是时间是宝贵的,一堂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得内容充实,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能力,就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增加信息量。学生学习数学,获取知识,老师总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老生常谈,老师讲上句学生猜得出下句。虽然课堂气氛热烈但实际效果较差。这时引进新的信息(包括启发学生去引进)至关重要。新的信息应有时代性,或是热点,学生关注而新鲜。这样做,课堂与课外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课便变得“立体”起来。(2)强化思维量。上数学课,训练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似乎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便组织了许多问题去问学生,以为这就在重视思维了。其实这并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思维有其类型品质,只有将课堂提问与训练思维的品质、掌握思维的类型结合起来,课才能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例如点斜式方程的教学,书上的推导、表述是清楚的,结论是明确的,学生自己自学是可以掌握的。有的老师进而转入了对方程应用的巩固练习,成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思维量实在是太少了。其实如果把重点放在推导过程,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关注:曲线(直线)是按某个规律运动的点的集合,点的运动规律可通过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可由x与y的相关联系式来表示,以及如何寻找这个关系式,这几个问题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参与、经历,并获得体验,然后再进行练习巩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停留在一条线的蔓延、一个面的扩展上,而是变成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立体”的了。(3)重视学生思维的实践性。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群言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应作佛坛讲经的智者,也不是展览会的讲解员。教师的思维,应当与40多名学生紧密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程度高中低的学生之间应当像电脑一样“联网”这样,课堂便会交织成无形的思想的网络。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与习的过程。学为习开路,习为学巩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不仅要重视“学得”,更应重视“习得”。学骑自行车道理懂得再多也没有用,还得靠“骑”,练习“骑”,就是一种“习得”。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习得”的训练放到足够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器官都发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可以较好地体现。

二、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夫子的教育理论,今天看来也是非常科学的。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我这里说的因材施教包含了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

其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去安排认知要求、情感要求与技能技巧。允许学生尽自己的能力达到不同的目标。即 :重点学生完成高级目标,普通学生完成中级目标,基础较差学生完成低级目标。这样,每位学生都明确目标,在各自的起点上主动发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有些需要学生掌握,有些需要学生理解,还有些稍稍了解一下即可。教学时教师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轻重不分、本末倒置。

其三,课堂提问也要注意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不要把提问看作是教师与少数尖子生之间的交流,而把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放在“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切入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发展区”,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总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如二次函数学了后,学生对其单调性有了一定认识,那么在复习时,就可以提这样的问题:(1)已知f(x)=x2-ax+2在(-∞,0)上单调递减,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学习了对数函数后进一步改函数f(x)=lg(x2-ax+2)又如何?(3)改已知函数f(x)=loga(x2-ax+2)又如何?第三问有一定深度,但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其四,布置作业也应有层次性。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模式,而用“市场经济”来替代,如一部分尖子生可以免做,作业量设置上限和下限,而让一部分同学只做作业中规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便达到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精选习题)。

其五,课外辅导,也得讲究层次性。课外辅导看似已超出了课堂教学,但它对于下一次课堂教学有保证作用。课外辅导,千万不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混于一室。内容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炒冷饭”,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重点突出,抓住关键。

在群体教学中,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差异性是无法改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非但不应去“抹平”或改变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他们“齐步走”,来个“一刀切”,而是应当通过合适的办法,使的这种差异性扩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突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让各类学生的差异性在群体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引导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你追我赶,以便使群体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目的就在于此。有了这一条,学生的发展也就不是清一色、简单化、类型化了。

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它是执教者教育观念、业务能力、进取精神的体现。有了前瞻性的观念,加上相应的业务功底,并辅之与坚持不懈、执著追求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层次性数学课
课外辅导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有趣的数学课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家长:只要教得好不怕花钱!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